了解經濟趨勢的12個關鍵字:

01、利率(Interest Rate)
指借用資金所須付出的代價,通常以「年」為計算基礎。而「利息」則是用來補償放款人借款的期間損失。當利率調升時,存放資金的「機會成本」(存了錢,就不能做其他事)較低,便會吸引市場資金進入銀行;相反地,利率調降時,存放的機會成本增高,會促使資金向外尋找更有利可圖的投資工具。

02、游資(Refugee Capital)
或稱為「熱錢」(Hot Money),指無特定用途的流動資金。各國政府若能適當管制流動資金,則當國內利率高於國外利率時,資金便會集中到國內;反之,若國外利率高,資金便會自國內抽離。流動資金的到處轉移,會大幅影響各國外匯的供需,造成匯率的動盪。

03、通貨膨脹(Inflation)
商品或服務價格持續上揚的現象,導致貨幣的「相對購買力」不斷萎縮。一般最常被用來反映通膨率的指標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CPI,Customer Price Index),年增率愈高發生通膨危機的機率愈高。

04、泡沫破滅
指的是一種「資產價格膨脹」的過程。資產價格不斷地被需求推升,卻沒有確實反映出資產原有的價值,一旦需求的推動力量減弱(例如,政府緊縮銀根投資者認為價格已不合理),泡沫就會被戳破,價格便會迅速下跌,造成慘重損失。

05、加薪潮
富士康在員工頻頻跳樓自殺後,管理高層接連調高員工基本薪資,遠超過市場薪資水準。其後中國各地政府也宣布上調最低工資,保障員工基本權益。加薪後帶來的影響包括:增加企業營運成本,以及當地市場產生通貨膨脹的隱憂。

06、世界市場(world market)
通常具有國家生產力高、國際貿易發達、國民平均消費能力在一定水準之上等特徵。在判斷某一地區的國民消費能力時,須特別注意其「每人平均國民所得」(GDP per capita),才不會因總體數字,而忽視貧富差距所造成的每人消費力不一致問題。

07、外匯管制(Foreign Exchange Control)
外匯管制分為「直接管制」與「間接管制」,目的都是政府為了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本國匯率穩定,而對外匯採取限制性的干預作為。直接管制一般是由政府控制所有外匯交易,設定外匯的買賣數量或價格;而間接管制通常是利用不同的政策(升息、拋匯等),調節市場的供給或需求量,達到穩定匯率的目標。


08、非關稅貿易障礙
政府以行政命令、貿易法令等與「關稅」無關的多元貿易措施,有意或無意地干預國際貿易活動,特別是在進出口活動最為明顯。常見的非關稅貿易障礙的做法包括:進口數量限制、自動出口設限、價格管制、關稅型措施、監視性措施等。

09、信用評等
對當事人、企業或國家進行「償債能力」評比。信用評等愈好,反映其償債能力愈好、無法履行債務的機率愈低;而信用評等愈差,則愈不容易取得融資,債權人也會因為擔心違約風險,要求債務人支付高於市場的利率水準。

10、債務危機(debt crisis)
指一國在國際間大量借貸,且借款金額已超過該國的償還能力,造成無力清償或必須延遲還款的情形。發生債務危機的影響所及,會造成該國匯率快速貶值、信用評等降低、通貨膨脹劇烈變化,以及國內的社會問題等。

11、貨幣/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著重在調節經濟體的貨幣數量,「財政政策」則是經由政府主導公共支出、稅收等方式,兩者都是用來達成政府刺激或減緩經濟成長的目標。財政政策需經由立法院同意,執行上較受限制,但效果顯著,短期內便可看到成果;至於貨幣政策則不需經由立法院同意,執行上較為迅速,但效果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反映出來。

12、投資槓桿
運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去放大每單位本金所牽涉的資產規模,藉此提高投資報酬率。比方說,一般銀行12.5倍的投資槓桿,意即銀行只要有12.5元的資本,就可以操作100元的資金。若100元的投資獲利良好,則利潤會隨著槓桿而放大;但若投資獲利不佳,利潤會隨著槓桿而放大,快速侵蝕原有資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