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兩天先後有關法拍屋的新聞,做直接性的解釋,很容易就能導向房地產持續熱絡的結論。首先是昨天近30年屋齡老豪宅仁愛百吉大樓,以每坪112萬法拍脫標,接著今天報導則引用法拍資訊業者資料指出,主要承做大台北法拍屋物件的台北、士林及板橋三地院,近期法拍物件銳減,士林法院下週還將出現罕見『無件可拍』的情況。
從法拍物件持續搶手,『貨源』短缺的情況來看,說明了最後真正須經由法拍途徑變現的房地產物件愈來愈少。在市場買氣持續熱絡下,就算屋主短期資金有問題或須變現,以現在市場熱度,都能很快找到下一手承接買方;而就算進入法拍程序,只要物件地段不差,通常也都能高價標出。而這樣的狀況,當然也呈現在稍早出爐的七大行庫逾放比及逾放金額持續減少上。
我們其實很清楚,現階段買氣熱絡。有部分是投資置產客持續卡位,欲搶佔即將兌現的ECFA兩岸和平紅利;另一部份則是持續資金行情,尤其最近歐洲債信風暴還未停歇,加上對岸打房手段更重,因此肯定有更多的資金湧入相對穩定的台灣,而房市顯然是現階段優於其他管道的選擇。
這是有實質面支撐的健康發展,還是泡沫愈吹愈大的非理性榮景?正反兩方都可拿出若干論述或資訊佐證。現階段高買氣對房地產業當然是好事,但從一些具體事證延伸,背後還是有些相關於整體發展的警訊,是筆者必須提出的。
首先,根據住展企研室近期市場調查得知,高價豪宅獨走以外,目前北市及北縣一級區域的一般換屋產品,已出現明確的觀望氣氛;這顯然是因為買方早已無力追價。接著據側面了解,這些換屋產品買盤中,有相當比例,是根本不需貸款的。
就以上現象分析歸納,反映出兩個部份。第一、一般受薪階級,無論首購或換屋,現階段確實無力承擔大台北房價水準;雖然今年以來GDP等數據都呈現一片大好,不過基於財稅、產業政策等各項現況因素,這個成果別說短期,恐怕中長期都很難真正反映在一般民眾薪資水準上。
再者,不可否認地,目前市場上除置產投客外,確實還有相當比例是非投資目的者。這些人可能是本地企業主、中高階主管、科技新貴、台商或海歸華人等。說他們購屋是套利並不正確,但說是自用,也不見得貼切,就好像之前有報導說,帝寶豪宅大部分時間是住著傭人一樣,這些人購屋,資金配置目的才是重點。因此除了上億豪宅外,這些人購買目前大台北動輒五、六千萬的大坪數產品,確實是不需貸款的。
歸納以上現象,所得之結果就是,財富加速流入少數人口袋中,因此出現少部分族群有能力同時購入或持有更多都會區房地產,一般受薪階級卻被迫移往更外圍的區域居住。
如果台灣有健全的社福制度及公平的財稅基礎,配合適當、符合潮流的產業發展策略,及均衡資源分配與城鄉發展,上述發展可能還不會產生太大問題;只是上述要項,台灣顯然都沒有,因此以都會區房地產為首,更多社會財富愈加集中,由少數族群持有。
而貧富差距更快速拉大的結果,就是埋下社會動盪不安的因子;無殼蝸牛運動再起只是小case,如果政府再不正視此問題,難保泰國紅衫軍動亂不會在台灣街頭上演!
新聞提供:住展房屋網www.myhousing.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