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2)

      P133 病問三家

n           在不延誤病情的條件下,你此刻應該去找第三個醫生,理由是:你找的前兩位醫生,都不知你將要再去找別人,或者已經找過別人。他們告訴你的都像是商家開出的第一個價錢,或對外行客人說的第一段話。就算價錢一樣,形容的相同,也不代表你不會吃虧。這麼說你或許不懂,舉個輕鬆一點的例子-好比你去隆鼻,找了兩家,每家都認為你是「找定」他,「不會」或者「不曾」去找別人。他們可能跟你報一個價,那價錢差不多。你能到此為止,就認為夠了嗎?話說回來,如果當你找第二家時,先挑明你已經找過第一家,後者可能先把第一家批評一頓,再自吹一番,然後開價。那價錢極可能比第一家低了許多。只是,這樣做使你不易靜靜地比較、冷冷地觀察。只有當兩家戶不知道的情況下,你才好比較。於是,你必須去看第三個醫生。而且一見面就挑名了說:我已經去看了兩位醫生(最好別透露是哪兩位)。最真實和最客觀的答案往往能在這時候產生。然後,你可以自己比較、決定,三位醫生中你該找哪一位,並且再去深談(包括談價錢)。須要動大手術時,多找幾個醫生。為了客觀,得找不同醫院、不同系統、不是「同一掛」的醫生,聽聽多方意見。

      P136 沒痛用中藥固本,急病用西藥救命

n           今天的中醫已經不是以前的中醫。今天,你骨頭斷了,看中醫,他也給你照X光;你血壓高,他把脈再準,也給你用血壓計量。這跟老店家明明能打算盤,也改用電子計算機的道理一樣。中醫是「固本」。當西要只是一槍一槍打、化肥只是「氮」、「磷」、「鉀」三元素往裡加的時候,中藥則是全面,用各種元素去幫助你的身體。問題是,你能因此就只信中醫嗎?想想,我們得老祖宗,幾千年來吃了多少中藥、進了多少補品?卻為什麼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反而是那些吃大把西藥的現代人,能活到八九十歲。你雖然可以嘲笑後者是藥罐子,但不能否定他們長壽阿!所以我要強調:別迷信偏方!沒病時用中藥固本,急病時用西藥救命。

      P145 要豆給瓜

n           你去藥店買藥,他除了「照方抓藥」,還向你推薦其他的,或者告訴你這種藥沒了,建議你買另一種,效果更好。往好處想,那藥房的人真不錯,他據實告訴你健保己付的,往往是最便宜的,藥效比較差,想快快治好病,最好買新出的藥。

      P145 「藥師」是半個「醫師」?

n           人的心理都一樣。你可以為買一雙鞋而四處比價、討價還價;可以為多拿一根蔥而跟菜販拉拉扯扯;但是碰上你病了、親人病了,醫生要診療費、藥房索藥錢,你二話不說,照付!還唯恐那不是最好的,如果有更好的治療方法、更好的藥劑,你寧願多花錢。你幾曾見過跟醫生和藥師討價還價的?藥房也就抓住這種心理,給顧客許多「良心的建議」。尤其那些開在社區的藥房,因為跟四鄰處久了,平常你扭到腰,他給你開鬆弛劑、止痛藥,不必看醫生,沒兩天就好了;小心拉肚子,他給你止瀉整腸藥,也沒兩下就痊癒了;甚至你小娃娃感冒喉嚨發炎,醫生不開特效糖漿,他也偷偷賣,讓你孩子好的更快。

      P159 戴保險套時不能用油脂性滑潤劑

n           以乳膠製造的保險套,碰上油是會溶解的,加上那種套子「特薄」更容易破裂。(正因此,最近立法院才會初審通過「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條例」修正案,強制規定旅館和三溫暖業者必須提供「水性潤滑劑」)

      P160 好東西也可能有壞處

n           紅麴ㄑㄩˊ絕對是好東西,動物實驗也證明他能降低總膽固醇和最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一步,減少發生腦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別忘了,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對紅麴類食品,也加註了警語(見衛署健食字第A0004號、A00071A00078):

u          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請勿使用。

u          是否適用於膽固醇之控制,應先諮詢醫師。

u          本成品不應代替藥品使用。

u          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

      P160 好東西也可能有壞處

n           紅麴絕對是好東西,動物實驗也證明它能降低總膽固醇和最壞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一步減少發生腦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但是別忘了,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對紅麴類食品,也加註了警語(見衛署健食字第A00004號、A00071A00078):

u          患有嚴重疾病、感染症、肝病或經外科手術等情況,請勿使用。

u          是否適用於膽固醇之控制,應先諮詢醫生。

u          本成本不應代替藥品使用。

u          其中一種還加註了:懷孕及授乳期間,請勿食用。

      P161 降血脂藥常不能與葡萄柚一起吃

n           會不會因為認定紅麴是營養食品、多服無害,所以沒看說明書,也沒停止他原先使用的西藥?因為就算那紅麴是營養食品,說明書上也應該寫的很清楚,紅麴跟史塔汀(Statin)類藥物的作用類似,都是在肝臟裡阻止膽固醇的形成。所以吃史塔汀的人除非經過醫生指示,不宜同時使用紅麴。說明書裡甚至應該寫明,無論服史塔汀或紅麴,都不能同時吃葡萄柚,否則可能造成危險。搞不好,你吃史塔汀降血脂類之藥物多年了,還不知道在服藥三小時內不能吃葡萄柚。這要怪你沒看藥品說明說、怪你的醫生沒叮囑,也怪藥劑師沒提醒。

      P162 許多藥不能切開吃

n           許多藥是不能掰開來吃的。治骨質疏鬆的一些藥,因為非常酸,規定吃完藥不能躺著,甚至不能坐著,如果吞一半,停在食道裡,能造成食道穿孔。阿斯匹靈也很酸,甚至能造成胃穿孔,所以現在許多阿斯匹靈外面都加了一層護膜,讓藥劑慢慢溶解。還有些要是慢慢做用得,像是治「食道逆流」的某些藥,因為慢慢作用,可以維持24小時穩定的藥效。又有些藥,一層一層,每層的效果不同。EX:一種很普遍的安眠藥,能幫助人入眠,卻睡不久。最近他們改進了,藥片分兩層,一層先幫你入睡,一層慢慢溶解,使你繼續睡的安穩。

      P163 問「藥師」別問「店員」

n           請別以為藥局的人一定都懂。

      P164 對症下藥才有效

n           原先要賣最普通的A酸,用來治痘子。藥房介紹他第二代、第三代的果酸產品和杜鵑花酸。藥房介紹的這些藥,都是好藥,只是,臉上長痘子,都能用同樣的藥治嗎?有些痘子是膿疱ㄆㄠˋ,有些是白頭和黑頭粉刺;有些中老年人,角質層變厚、毛孔不通了;也有些少女因為荷爾蒙的問題,油脂分泌過量。難道用最新的、最貴的藥,就都能治好嗎?藥再好,不對症也沒用。說不定只要用最便宜的A酸,把角質層更新,讓塞住的毛孔露出來,就成了。

      P165 墮胎藥豈能亂吃

n           RU486,沒錯!據說這是很有效的口服墮胎藥,如果由上一次月經完的那天算起50天之內,配合「前列腺素」使用,可以有90%以上的效果。問題是,如果超過了50天或「子宮外孕」,又如果那是35歲以上抽菸的婦女和18歲以下的小女生,就沒那麼簡單了。搞不好,可能流產不完全、大出血,甚至送命。

      P178 藥也有「本尊」與「分身」

n           有一次,我在美國看醫生。醫生開給我一種很貴的膏藥,寫完藥單,交給我,又一把搶回去改,笑道:「不給你generic,還是給你正牌Brand的吧!」同樣的藥,為什麼有正牌、副牌之分?因為一種新藥出來之後,為了保護研發者,美國政府通常會給幾年專利,就算是靈丹妙藥,可以活人無數,也只准擁有專利的藥廠製造。但是保護期一過,那藥方就得公開。只是其他藥廠,就算含量處方造的一模一樣,也不得用「原廠」的藥名。所以你會發現,某種新藥剛出來的時候貴的離譜,還非要醫生處方不可,但是過幾年,突然降價,甚至超商的藥價上都有。此外,當醫生給你開藥時,你拿到手的常常藥劑「學名」沒變,「藥名」變了。這是因為保險公司省錢,捨不得給你貴的原廠「品牌藥」(Brand Name Drug),而換成專利期過後,其他廠家製造的「學名藥」(Generic Drug)。你或許要問:不是一樣的東西嗎?對!既然都是合格的藥廠,用的又是同樣的處方和製造方法,出來的結果理當一樣。但我前面說的那位醫生,為什麼好像賣我多大面子似的,強調他開的是原廠藥呢?可能因為那是高科技製造,不同的製造者,多少有些差異。也可能因為原廠牌的即使降了價,仍然比「學藥名」貴了許多。

      P181 無論到大醫院或小診所看病,都該知道醫生開的藥名

n           當你到大醫院看病,並且在醫院的藥房取藥的時候,因為完全電腦化,那藥名和用法,往往已經印在藥袋上,你應該保留這些袋子,甚把藥名另外記下來,做個紀錄。如果那袋子上寫的不夠清楚,有些醫院,你還可以上網,把藥名打進去,得到比較詳細的資料。你或許會說那藥名與你無關,醫生給什麼就吃什麼,這下你就犯了嚴重的錯誤。因為如我在面前「想一想」裡說的,許多藥有禁忌,EX:不能跟別的藥一起吃、必須空腹服用、必須跟著喝下一大杯水、必須配合胃藥服用、不能同時喝牛奶、服後不能躺下….還有許多藥是孕婦和餵乳的媽媽禁服的,因為那些藥可能傷到胎兒,或經由乳汁被幼兒吃下去。

      P182 每年有6千英國人因為吃錯藥死亡

n           即使你去一般小診所,並且在那診所附設的藥房拿藥,也應該索取一份處方的副本。(雖然有些醫生可能會很不高興,不希望你知道他袋子裡裝了什麼藥。他診所旁邊附設的藥局,給藥時也只在藥局上寫服用方法,完全不寫藥名;或把許多藥配好,裝成小包,教你每次吃ㄧ包。)而且為了保險,如果你在去別的地方看病或拿藥,都應該出示前一個醫生的處方。這樣做很可能使你不致因為吃錯藥出病。

      P183 詢問醫生:除了他開的藥,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選擇?

n           首先,你知道為什麼「醫」和「藥」要分家嗎?在台灣,以前診所往往附設藥房,可能由醫生娘和護士在裡面配藥、給藥。後來政府規定「醫」「藥」分家,那些小診所常常把藥房和診所隔開,EX:中間加道牆、另外開個門。於是你出這門、進那門,領藥、回家。日子久了,有些診所把那薄牆又拆掉了,回復原先的樣子。你可能為此叫好,認為還是這樣方便。何必像美國,醫生開了藥,即使病況緊急,還得趕去藥房,拿醫生的處方取藥。搞不好,人多,好久才拿的到,比起來還是台灣方便。沒錯!就方便而言,診所通藥房,一次辦成,方便太多了。但是你知道醫藥不分家有多大的缺點嗎?

      P184 診所附帶藥房的缺點

n           首先,如果醫生附設藥房,他開了藥,你一定跟「他的人」買,有些不肖的醫生可能開你不必要的藥,為的是多賺藥錢。其次,當一個大藥局可能有幾千種藥的時候,一般診所才能有多少種?他那小小一個房間,容納得了多少藥?如果你是開藥的醫生,你會開你沒有的要嗎?假使你給一個病人開五種藥,其中一種你沒有,你會特別教病人去「外面」的大藥房買嗎?要知道,即使在大醫院,也可能有同樣的問題。醫生明明知道某一種要特別管用,但是當他發現自己醫院沒有的時候,只好不開。當然,也有些無私的好醫生,會主動告訴你藥名,建議你去外面的大藥房購買。(EX:告訴「乾眼症」的患者:「我們醫院的人工淚液是比較大瓶的,裡面添加了防腐劑,你可以去外面買小管即拋式的,不含防腐劑,比較好。」)無論如何,當你主動問醫生是不是有更好的選擇時,他可能不得不告訴你一些他沒有,或「保險」不給付的好藥。

      P185 你應該要求藥劑師提供「用藥須知」

n           首在美國許多藥局,不用顧客開口,自然會隨著藥袋,附一張印好的說明。碰上特別的藥,藥劑師可能當面對你細細解說。有較大副作用或「禁忌」的藥,藥瓶上還會另外貼上顏色鮮明的圖案標籤。這些都是藥劑師該做的事。你必須知道,藥劑師最少有四件重要的職責:首先他得把關,也就是當醫生的處方到他手上,他得看看有沒有可能錯。其次,他應該把你在同一醫院或「連鎖藥局」拿的藥做個比對,看看有沒有「重複處方」或藥性的衝突。(未來的理想是全國連線、自動檢查。)最後則是,:他有責任告訴你用藥須知。

      P186 告訴「外面的」藥劑師,所有你正在服用、或將藥服用的藥

n           當你在醫院診所拿了藥,又去外面一般的藥局買補品,或拿醫生處方去買醫院裡沒有的藥時,你應該告訴「外面的」藥劑師,所有你正在服用,或將藥服用的藥。外面的藥房可能為你推薦類似的,或添加其他成分的產品。EX:醫生要你去買「葉黃素」,藥單上寫著Lutein,藥房卻推薦你買添加一堆維他命AB1B2B12、胡羅蔔素的產品。沒錯!葉黃素跟那些東西一起服用可能效果更好。只是,你會不會每天已經吃ㄧ堆維他命藥丸了呢?如果你吃的這種藥也多加些料、那種藥也多加些料,只怕病沒治好,只因為那些「加料」過多中毒了。而且,如果你先告訴藥劑師,你正服用某些藥,當他推荐其他產品的時候,「應該」告訴你兩者可能衝突或因為「加乘」的效果,贈成危險。他如果不告訴你,出了問題,你可以告他。

      P187 買藥時須看清藥品的包裝標示

n           說實話,那些偽劣藥品,往往不必打開,只要看外包裝就能分辨了。請看看行政院衛生署提供民眾辨識的重點:依據全民健保法第45條、藥事法第75條及優良藥品調劑作業規範的專業標準,完善藥品包裝標示與說明應包括:藥品名稱、許可證字証(EX衛署成製字第XXXX號、衛署藥製字第XXX號、衛署藥輸字第XXXX號)、成分、濃度劑量、適用症狀、使用方法、副作用、製造商、代理商、批次號碼、製造日期、保存日期。可閱讀藥品包裝上之簡便資料,包括成分、適應症、用法與用量、保存方式;也可選擇閱讀藥品包裝盒內之仿單(說明書)包括更詳細之資料,如副作用、交互作用、警語等。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你先檢查上面有沒有製造商、代理商的名稱。那些負責的藥廠往往飛彈寫上名稱地址,而且包括電話和網址,此你能打電話或上網查詢。相反地,如果不但外包裝上只寫個廠名,連裡面說明書上也沒寫清楚;或雖然是進口藥品,卻完全沒有代理商資料的,你就最好小心一點。

      P188 仔細閱讀藥品說明

n           嚴謹的藥廠通常會在藥盒裡附一張字很小,而且寫的密密麻麻的說明。上面非但列出成份、分子式,而且把各種實驗、對照的結果列出來。EX:百分之多少次吃這藥的人會頭暈、便秘、噁心…..,服用之後血液裡的藥劑濃度變化,半衰期是多少;甚至列出來那些服用過量的人會有的反應和對胎兒、乳汁造成的影響。也有些藥廠對醫生、藥劑師提供這些資料,但在一般藥盒裡只附一張較簡單的說明。我建議你就算眼力不夠好、又忙,有把前面衛生署列出的重點,尤其適用症狀、服用方法、副作用和警語看清楚。你不但可以因此避免吃錯藥,而且可以用你讀到的東西來驗證你的醫生和藥劑師。會不會有很重要的事,醫生和藥劑師沒告訴你?會不會上面說的跟藥房說的不一樣,藥房只為促銷,有些事該說卻沒說?於是,你自己心裡有數,知道以後該怎樣「自求多福」。

      P189 不要總在同一家藥房買藥

n           貨問三家不吃虧,你可以在不同藥房買同樣的藥,聽聽藥劑師怎麼說。你也應該讓自己熟識的藥局知道,你不是認定他那ㄧ家,有時候也會去別家看看。你甚至可以故意說出別家藥房的價錢和藥劑師的建議。可以得到比較全面的知識,也不致被一家吃定。

      P191 認清「品牌藥」(Brand Name Drug)和「學名藥」(Generic Drug

n           當品牌藥的專利過期之後,就開放給非專利藥廠製造,後者不能用原先的品牌藥名,或另外加加減減,換個藥名。理論上兩種藥應該差不多,但是據美國MedicareMedicaid服務中心統計,如果大家都用非專利的「學名藥」,至少可以節省59%的藥費。所以,如果藥房隊專利和非專利藥,索取同樣價格,你心裡要「有數」。

      P204 從「以藥養醫」到「以療養醫」

n           他可能給你用合格的好機器治療,但是每次不給你做足。他躲在機器後面,你怎知道他「開多大」?明明可以做100,他只給你60;名名該作30分鐘,因為機器太紅了,外面一堆人排隊,就好像以前碰到觀眾擠爆的電影,不肖電影會把片子簡短,使每天能多演一兩場。

 

      P213 嚇的血壓高

n           據統計,人們到醫院由醫生量血壓,尤其當那醫生或護士拉著一張臉,冷冷看著血壓計時,病人的血壓常會變的比較高。正因此,加上為了省力,許多醫院用自動量血壓機,要你自己做到前面挽袖子、伸手臂進去量。而且,機器前面多半有個牌子,建議你到了之後不要立刻量,最好先坐一下,等「心平氣和」之後再量。他們這麼做,就是為了避免病人緊張,或前面才走路、上樓,氣不定。

      P214 空腹血糖知多少

n           照醫學標準,「空腹血糖」最好在110以下,最多別超過125

      P220 請急救人員說實話

n           你可以直接問急診室他們的能力設備夠不夠。一般來說,有良心的醫生在危急情況下會說實話。告訴你其他醫院是否有更進步、更能救命的設備。千萬記住:有必要,立刻轉院。這樣做可能造成「生」和「死」的不同結果。

      P221 小心醫院扣著你不放

n           惡行惡狀的醫院甚至會拖住你,不放你走。所以,別以為你有錢、住特等病房、請特別護士、用最昂貴的藥品、就一定得到最好的效果。你千萬不能「死心眼」,要多聽、多看,用你得到的客觀資訊小心評估!

      P222 選擇擁有最佳檢查儀器的診所和醫院

n           如果是一般病,選個好醫生當然最重要。但是碰上某些病,同樣一個醫生,因為檢驗設備的不同,可能使你多花不少時間、多受不少罪、甚至多抽不少血。更大的差異是,許多疾病要用最新的儀器才能提早發現。在這個時代,觀念必須改變。過去幾千年,都可以「望聞問切」,醫生用肉眼「望」,用耳朵「聽」、用嘴巴「問」、用手「切脈」。但今天不同了,科技的進步有多快,醫療器材的進步就有多快,EX:一個人的眼力再好,又能比得上另一個人用望眼鏡「看遠」、用顯微鏡「看小」嗎?

      P223 設備是不是最新的「一代」

n           當醫院說有某種設備的時候,你得問:「是不是最新、最進步的?」你即使不挑,不堅持用頂尖的,總可以避免用最落伍的吧?

      P224 操作醫療儀器的人夠不夠專業

n           同樣一種機器,操作人員可能造成很大的差異。有些檢查,像超音波、內視鏡,必須由檢驗的醫生技師在現場慢慢操作,有時候還得重複觀察。EX:大腸鏡,遇到轉彎褶皺的地方看不清,得轉來轉去地看。發現了「息肉」、「潰瘍」,還可以當下切除或切片,再拿去化驗。在這情況下,醫生的經驗夠不夠、眼力好不好、認真不認真、按不按規定進行,都能造成很大的差異。

      P224 小心懶惰醫生

n           經驗和眼力不好,可能視而不見,或小題大作;不認真的醫生可能該做120CM的「大腸鏡」,他卻只做「直腸」25CM。不按規定進行的醫生則可能消毒不完全、消耗品重複使用,造成病人感染。搞不好,他手法粗劣,做大腸鏡時你大腸穿個孔,把那「鏡」捅到你腹腔裡去了。

      P225 檢驗儀器是不是對症?

n           醫院為了多賺,可能要你做不必要的檢查。但有些時候,EX:明明腸胃鏡可以看的更清楚、處裡的更直接,他卻只採用核磁共振(MRI),就是不對症了。你千萬不能因為MRI更新、機器更昂貴,就認定是最好的。不放心的時候,你可以請教別的醫師或上網找資料,自己比較研究。

      P226 留意醫療器材的陷阱

n           醫療器材的收費可能有許多陷阱。首先,名目繁多,EX:機器的使用費、醫生的手術費、麻醉師、助理人員的費用、耗材的費用等。你尤其要注意耗材,如同買「噴墨印表機」,機器常常很便宜,但是墨水夾奇貴。許多醫療器材,尤其你可以在家自己使用的,EX:驗血糖、洗腎的小機器,機器本身可能都不貴,但是「檢驗晶片」、「透析液」等耗損材料卻不便宜。所以不要貪第一次買「主機」省錢,而要比較一下同類機器中哪一個耗材便宜、操作方便、維修容易,甚至,如果病人用不了多久,以後那機器能不能轉手?好換回一點銀子,減少一點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