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理人月刊》10月號

你曾有在數學考試上,看著別人輕鬆解題、交卷,自己卻毫無頭緒、百思不得其解的慘痛經驗嗎?

其實,數學高手並不見得天賦異秉,常常,他們只是善用「公式」,因此看見一道題目,就知道如何找出解題捷徑;反觀無法善用公式、甚至不知道有公式的人,看到考卷若不是腦袋一片空白,就只能繞了很遠的路,才找出答案。

大腦內建「解決問題」的應用軟體
場景拉回職場,你是否經常身陷會議或思考的泥沼,面對眼前的議題,腦袋像打結的毛線球般陷入膠著?就在這時,有個同事跳了出來,做出一套有條理的分析,很快地,大家馬上知道問題癥結出在哪裡、現在該做什麼,原本混亂的思緒立刻有眉目。

他是怎麼辦到的?

你也許覺得他很聰明,好像很有「商業頭腦」,總是能夠釐清資訊,解讀出問題所在,還想得到絕妙的點子。而你卻只能羨慕他才智過人嗎?

其實,不見得是他比較聰明,也許只是他很擅長套用「商業的公式」來解題。

19歲就考上會計師、28歲就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工作的勝間和代,聰明如她,也曾在職涯之初,被同事認為「思考欠缺條理、說話沒有重點」。改變這一切的關鍵在於,勝間開始學習一套「想事情的方法」,使她在面對企業客戶的問題時,能在很短時間內,從有限、複雜的資訊叢林裡抓出重點、並進行組裝,這套想事情的方法,她稱之為思考架構(framework)。

在《培養商業腦的7種組織力》一書中,勝間把思考架構定義為:「將任何的概念或是思考方式,透過自己的方法加以歸納整理,轉變成容易思考、容易記憶的內容。」思考架構,正是助你解決商業問題的公式。

舉例來說,當你在路上抬起頭,看見烏雲密布的天空,會直覺地推想:「可能會下雨」,再進一步意識到該去買把雨傘,以免被淋成落湯雞。「天空、下雨、傘」就是一種架構:你看見的天空,是「觀察到的事實」,而下雨的可能性,是你對事實的「解釋」,對雨傘的購買需求,則是你的「行動」。

運用「空雨傘」的架構可以提醒自己,思緒不可停滯在「天空烏雲密布」此類人人皆有能力觀察到的事實,擁有商業頭腦的優秀工作者,面對每個問題都應該「觀察事實、提出解釋、採取行動」。當你逐漸熟悉「事實─解釋─行動」的公式,在生活周遭看見任何資訊,就會自動依循這個架構,思索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出奇制勝。

商業世界中,前人留下許多數學公式般的「思考架構」,當你參考這些剖析問題的捷徑,知道該在什麼時候使用什麼公式,並開始在各種情境下套用它,就能省下耗費在自己繞遠路的時間,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本期《經理人月刊》針對工作者、管理者在組織裡最常面對的問題,蒐集管理經典中的40個思考架構,並分為以下7大類型,協助讀者在思考時能有清晰、條理分明的思路,與敏銳的商業洞見(insight)。

40個思考架構,解決7大管理難題
1.解決問題的邏輯腦:
無論處理什麼類型的問題,「邏輯」都是思考的基本功。以電腦來比喻,邏輯就像是Windows作業系統,有了這套系統,電腦才能灌入各種功能的應用軟體(思考架構),處理(思考)各式各樣的資訊。

邏輯指的是,從數個不同的現象中,找出因果關係的推論思考過程。處理商業問題時,邏輯也能幫助工作者,在埋頭苦幹前,先找到最關鍵的問題對症下藥,並在解決過程中,時時檢查目前的方法是否可行、有沒有更佳的解法。

2.一次做對的決策腦
有了把事做對(do things right)的效率腦後,工作者更需培養能「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的決策智慧。因為,在真實世界中,任何的選項可能都不盡完美,甚至,許多重大決定,可獲得的資訊也不完整,加上時間的急迫性,只要亂了陣腳,就很容易誤判情勢。

如何在重重限制中,避開盲點、從有限的資訊中解讀出每項決策可能導致的關鍵影響,並規避風險,是一道重要課題。決策不只是做出選擇,相反地,「選擇」只存在於整個決策程序的最末段。決策,其實也是解決問題的手段,因此,同樣必須透過思考架構,清楚地分析問題、發想選項、評估各種解決方案、控制風險,在把事做對之前,先做出對的事。

3.強化組織的策略腦
如果「組織」是在海中航行的一艘船,策略就像是這艘船的目的與方向,駛得安穩、駛得比其他艘船快的方法,也就是「幫助組織領先其他競爭者(或維持領先)的手段」。

許多人認為,策略是模糊的概念,而思考架構,正是讓它更具體、明確的方法。無論企業要推出什麼樣的產品、服務,如何找出優勢與劣勢,勇於捨棄不擅長的部分,並將資源集中在優勢,找出自己與競爭者的差距,都可以透過思考架構,找出解答。

4.與時俱進的變革腦
面對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你的組織做了哪些調整呢?

「綠色企業」「網路時代」「學習型組織」「流程再造」,這些你我再熟悉不過的熱門關鍵字,都會帶來「變革」。推動變革往往不如腦袋想的容易,許多企業難以有效落實,導致變革走到最後,成了空泛的口號。

成功的變革推動者需要恆心毅力,也需要一套完整的思考架構,做好詳盡準備與規畫,分析變革的「阻力」與「助力」,排除阻礙、找出能協助組織推動變革的助力。

5.適才適所的教練腦:
企業最核心的資產是人。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企業就能發揮最大效用。主管往往會面對「誰才是對的人?」的考驗,不過,工作者的特質往往不能用「對」「錯」的二分法,善用教練腦的各種思考架構,發掘出部屬的工作能力、尋找適合的團隊角色、甚至可用於考核績效。有了對的人,如何讓他們願意發揮力量,也是團隊領導者必備的智慧。

6.召喚靈感的創意腦:
「為什麼他想得到的,我卻想不到?」你曾在生活中,被某些人的「鬼點子」所驚豔,卻在想企畫案的時候,抱怨靈感為什麼不降臨在自己身上嗎?

其實,創意不見得是來自神來一筆,它甚至不用仰賴天分、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只不過,工作者往往習慣用一種方法想事情、套用類似的素材,所以,點子永遠只有那幾種。

思考大師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認為,創意最重要的一環,來自人對生活周遭的感知(perception)。工作者只須改變自己看待、解讀每件事物的觀點,時時思考如何使生活變得更美好,將能輕鬆找到全新的點子!

7.規畫工作的效率腦

許多工作者都有加班、工作做不完,必須在截止日前花幾個晚上開夜車的經驗。想杜絕加班地獄,也有許多一勞永逸思考架構可供參考,幫助工作者透過事前規畫,調整工作方法,取捨優先順序,制定出具體且有意義的目標,最終提升辦公效率。

更多精采內文請詳見本期《經理人月刊》10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