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市值不斷消長,如何藉此洞悉投資方向?

市值是一間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由證券市場決定。一般而言,總市值愈高的企業往往表示在產業上的影響力愈大,市場給予的評價也較高,其中產業龍頭的市值更常常用來做為評估產業競爭力的基準。以美國消費電子龍頭Apple為例,由於旗下iPhone、iPad熱賣,帶動企業獲利成長,二○一年市值正式超越微軟,來到兩千兩百二十一億美元,宣告Apple時代的來臨;到了二○一二年,Apple的市值更超越六千億美元,成為史上第二家市值超越六千億美元的公司(第一家是一九九九年網路時代的微軟)。

能創造如此大的市值,代表的是投資人的信心充沛,看好公司的前景。在台股中,市值的計算方式有二,第一種較為簡單的市值算法是股本(資本額)乘以股價,再除以十元的面額;第二種則是用公司股票發行總股數乘以股價。簡單來說,若是股本三億的公司,股價二十元,以第一種方式計算市值是三億乘以二十元,再除以十元,市值為六億;而以第二種方式計算,則是三億股本等於發行三千萬股,以三千萬股乘以股價二十元,市值同樣為六億。

由前例中可以發現,一間公司的總市值,與企業股本及市場價格有關。股本代表一間公司的大小,也就是發行張數的多寡,一般而言,股本小的公司由於發行張數較少,籌碼相對安定,缺點則是流動性不足。當公司處於小股本時,由於籌碼不多,未來成長性相對較大; 反之,股本大的公司由於發行張數較多,股票流動性較佳,缺點則是籌碼略為凌亂。通常當一間公司股本膨脹至一定程度時,往往代表營運已上軌道,擁有一定的產業地位。

除了股本會影響市值外,股價同樣會影響市值,所以有時候投資人會發現一些小股本的公司,總市值卻不小,通常是一些高獲利的公司。由於市場認同它的產業前景,給予高本益比,往往享有高股價,因此雖然股本不大,仍有一定規模的總市值。例如一間股本三億的公司,股價三百元,總市值就有九十億;相較於股本三十億,但是股價十五元的公司,總市值僅四十五億來對比,前者的市值反而較高。

有人說,總市值愈大的公司愈安全,而總市值愈小的公司倒閉的風險愈高,這句話說得並不完全正確。市值大所代表的是股價乘以發行股數所得到的結果較高,若是一些掛牌已久,發行股數很多,但是股價低於票面的公司,有時反而倒閉的機率大。舉例來說,台股中一些股價不到五元的公司,由於產業面臨困境,企業又有一定金額的債務,只是因為股本達到上百億,總市值就比一些獲利穩定、股價幾十元,股本不到十億的公司來得高,倘若光看總市值來選股,很容易掉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中。

總市值可以當成一個投資方向的觀察指標,能夠看出產業的興衰。哪個產業在一定期間(如一個月、一季、半年、一年等)的市值增加最快?就表示這個產業正受到市場矚目,有機會成為資金持續買進的標的;反之,若某個產業市值在一定期間內快速下滑,通常代表產業面出了問題,可能是產品供過於求、技術遭到淘汰等,屬於營運面的利空,就要小心為宜。

利用市值來決定選股的方式有很多,常見的有五十億市值選股法,就是由總市值五十億左右的公司中挑選潛力股,避免因為市值太大所產生的泡沫以及市值太小、公司體質不佳的風險;而另一種則是著重在同產業中市值較小的公司,挑選市值可望隨著股價與股本增加而提升的個股,只是這需要其他條件來做篩選,如該產業前景是否看好?業績能否成長?企業是否具競爭力?……等等,不能單看市值一項。

此外,鎖定市值大幅提升的國際品牌大廠,投資其供應鏈與可望受惠的企業也是一種方法。當年微軟推出Windows98,掀起全球對於視窗作業系統的需求,推動了PC市場的成長,也讓微軟市值突破六千億美元,當時與PC相關的華碩(2357)股價來到八百九十元、NB代工的廣達(2382)股價也來到八百五十元等,證明不僅微軟市值飆漲,相關供應鏈的股價也大漲,帶動市值也水漲船高。同樣的邏輯也在這次Apple身上重演,就在Apple 市值迅速成長之際,其供應鏈的手機鏡頭模組的大立光(3008)、軟板的台郡(6269)、觸控面板的F-TPK(3673)等,股價也出現過一波可觀的漲勢,可做為選股時的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