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迷思,讓你永賠不賺

一般人想靠股票投資致富,必須先打跑兩個最大的敵人。第一個敵人是你平日裡接觸不到,卻總是有本事讓你「心甘情願」地落入圈套,賠錢而不自知。最後,他輕輕鬆鬆地成為愈來愈有錢的富翁,而辛辛苦苦投資理財的你,卻成了愈來愈沒錢的「負翁」,而這個敵人就是「萬惡的公司派」。
第二個敵人是誰?好不好對付?這個敵人,要說難對付嘛,你又天天碰得到他、抓得到他;要說好對付嘛,偏偏又頑固得要命,讓你抓得到他,卻改不動他,只能任由他硬是讓你的錢由大變小,由小變無,甚至負債累累。
說到這裡,可能有些投資人知道我在說誰了,沒錯!第二個敵人就是你自己!特別是那個明明抱著錯誤觀念,卻還沾沾自喜地以為它是賺錢密技的你。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一天不除,它就會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你,影響你所有的投資決策。
到底是哪些似是而非的觀念,天天在侵蝕你的財富?接下來,我會將投資人在基本面、技術面及投資概念上,常犯的10個股市迷思,一個個攤在陽光下。大家可以數數看,你有幾個迷思?再細想,這些迷思,讓你虧了多少錢?相信我,戒掉迷思與戒毒一樣重要。

迷思五:
搭智慧型手機順風車,選Apple概念股就對了?
股市最怕炒作一時的風潮和流行,讓股市或類股股價很快達到過熱的情況,偏偏台股市場最愛各種「概念股」風潮,像是節能減碳主題流行時,生產電動車相關材料等上市企業股票就會被盲目地追捧,促使股價水漲船高。可是,這些企業只有概念和看好度,卻沒有「實質的票房成績」,待流行話題一過,股價便會快速回檔。
再者,這些被納入概念股名單的企業,「含金量」各有不同,有些可能連18K都不到,不過就是灑上些金粉的三、四級企業,或者是踏入相關領域不久,公司本身的經營模式還未健全,甚至連如何讓經營模式或相關技術成功地轉換成讓公司獲利的工具,都還不摸清楚。投資這樣的概念股企業,就只能賠錢出場,投資風險僅次於機會財。
就拿近年來最夯的、三不五時就出現在財經報紙頭版的「Apple概念股」為例,和Apple搭得上邊的產品鏈供應商一字排開,形成一張張漂亮的表格。但被列在上頭的企業,其接到的Apple訂單占公司營收的比重多少?接Apple訂單是賺錢,還是賠錢⋯⋯等資訊,都沒有細談。
什麼?接Apple訂單的會賠錢?
當然!投資人不要傻傻地以為只要是接到Apple訂單的企業,就能因為Apple產品大賣而賺錢。因為有不少公司為了搶到Apple的訂單,把產品價格壓得很低,導致產品毛利率大降,甚至有賠錢接單的情況,目的是為了掛上「Apple供應商」的頭銜,以便獲得其他企業的訂單;而更壞心一點的企業,就是為了靠概念股題材炒股獲利。
此外,有些概念股企業,雖然產品經過Apple認證,亦有「實質票房」出現,卻因為產品及技術的競爭力不足,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搶單成功,尤其是Apple在規劃不同世代的產品時,常會有技術或服務的更新,公司也會依據這些更新,重新選擇技術更佳的認證廠商,導致坐在Apple概念股列車最後方的企業,常會有換人上下車的情形。如果投資人看到概念股就衝,買到的卻是馬上就要被趕下車的公司,就會買在股價的相對高點。
像我自己在分析企業是不是有投資價值時,都會在call公司(拜訪公司)時,了解他們現有的專利、認證與核心競爭優勢為何?專利或認證多且持續增加的企業,被其他同業取代的機率較低,投資價值相對較高,這正是財報數字看不出來的「選股祕訣」。看到這裡,投資人可能會問,「我們又不像你,可以直接看到公司有多少專利或認證,要怎麼挑出競爭力較高的企業?」
別沮喪!還是有方法的!投資人如果非得要搭概念股列車時,要特別留意在同一個領域裡,是不是有很多的競爭廠商?如果是競爭廠商多,且彼此的規模和競爭力差距不大時,就表示這個領域的進入障礙低,殺價競爭激烈,企業的毛利率低。即使有概念股題材加持,獲利成長還是很有限,所以我不建議投資。
反之,如果在同一領域的廠商不多,且是2到3家業者寡占,就表示這幾家業者有較高的產業門檻,例如NB電池,就是新普(6121)和順達科(3211)。

更多的出版及活動訊息,請上商周出版部落格:http://bwp25007008.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