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時鐘走到2007年3月12日這一天,一個普通中國民眾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公司──美國第二大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oration)發生債務違約,遭到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內的債權人拒絕繼續為其提供資金,而無力支付即將到期的巨額債務,宣佈不再發放新的住房抵押貸款。受此消息影響,新世紀公司的股價暴跌至87美分,次日被紐約證交所停止交易,公司瀕臨破產。同年4月4日,新世紀金融公司根據美國的《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這個昔日的抵押貸款市場的耀眼明星自此隕落,同時也掀開了次貸危機的序幕。
新世紀金融公司是由Edward Gotschal、Brad Morrice和Robert K. Cole三人於1995年募集的300萬美元左右的風險投資創辦,1997年成功上市,專營抵押貸款業務,在《財富》雜誌評比的100家增長最快的公司中排名第12位,一時成長為抵押貸款市場的耀眼明星。
在美國,像新世紀金融這樣的房貸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是一方面針對購房者發放購房貸款,根據個人消費信用評級公司對客戶的評級進行客戶分類,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採取不同的還款方式和採用不同的利率;另一方面由於其自身不能吸收存款,所以通過以貸款者每月還款的現金流作為資產池發行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在債券市場上進行融資或者直接賣掉抵押貸款來融資,而華爾街的投行就承擔起了債券承銷幫助其融資的角色,從中賺取佣金。同時這些投行自身也會購買貸款公司發行的債券或者抵押貸款,然後再打包成CDO* 賣給全世界的投資者。為了規避其中風險,當這些房貸公司將手中的次級債務賣給大的投資銀行時,後者通常要求前者簽署一個回購協定(Repurchase Agreement),該協定規定如果抵押貸款人在60天或90天以內出現了支付問題,前者必須將債務從投行手中買回。在風險控制方面,房貸公司內部會有自己的數學模型監控風險,同時還有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外部的審計與監督。這樣在整個抵押貸款市場上就形成了購房人、抵押貸款公司和投資銀行這樣的一個鏈條,同時評級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外部人也參與其中。
在葛林斯潘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美國房市一片欣欣向榮。在此背景下,新世紀金融公司積極把握機會,最大限度擴大市場份額。為此,新世紀金融甚至不惜降低標準,向低信用等級人群發放住房貸款。在行銷手段上,公司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行銷網絡,另一方面還把行銷業務外包給專門的抵押貸款經紀商,讓這些經紀商尋找客戶,向客戶們介紹可提供的各類貸款。如此一來,新世紀金融公司大幅縮減運營成本,規模迅速擴大,很快就成長為行業新星。但與此同時,公司也無法對客戶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查,從而為後來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在鏈條的另一端,房貸公司們會經常光顧華爾街進行融資。2006年,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方面的佣金收入就高達26億美元。在火爆的行情下,房價一路飆升,直到2005年創27年來新高。次級抵押貸款的規模也迅速擴大,2006年達到6000億美元,占全部抵押貸款的20%。在此背景下,新世紀金融公司2006年共發放了516億美元的次級貸款,2007年一月份就發放了42億美元的貸款,其中次級貸款竟然占到了總額的81%。「該公司窮凶極惡的持續放貸,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他們放貸的目的只是為了轉手再賣出去。」後來美國破產法院的特派研究員Missal如此表示道,同時在Missal提交給破產法院的報告中寫道:新世紀金融公司至少違反了7條不正當的會計手法,其中大部分都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GAAP的要求。違規會計準則的使用,幫助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06年第三季度報出利潤6350萬美元,而按照正常的會計方法新世紀金融2006年第三季度本應虧損。新世紀金融的瘋狂可見一斑。
然而,市場總是有週期的。隨著升息週期的到來,房價從2005年底開始回落,2006年下半年,形勢發生逆轉,房價大幅下跌。當市場好時,貸款人還不起貸款時可以迅速出售掉房產,不僅可以還掉貸款,還可以賺上一筆。但當房價回落市場趨冷時,大量潛在的問題就會突顯出來,2006年全美次級貸款的遲付率達到四年新高。一方面,隨著貸款違約率的升高,投資人開始對新世紀金融公司的債券或抵押貸款發生懷疑,不再買入其發行的債券或抵押貸款,新的融資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根據事先與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簽訂的協定,因貸款人違約新世紀金融公司要回購先前出售的抵押貸款或相應債券,如此一來可謂雪上加霜。結果無疑是公司的壞帳劇增和流動資金劇減。最終在2007年3月12日這天,高盛等主要債權人切斷資金供應,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世紀金融公司股價隨即暴跌,次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將其停牌。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房地產市場瘋狂的日子裡,新世紀金融是其中最瘋狂的,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急速擴張,各種手段無不用其極,成為明星中的明星。當退潮時,最先倒下的當非新世界金融莫屬了。2007年3月份的某日,公司CEO布萊德‧莫里斯在公司內部會議沮喪地宣佈公司即將申請破產。同年4月4日,公司正式向法庭提交檔,申請破產保護。自此,新世紀金融的成為抵押貸款業執牛耳者的宏圖偉業終成黃粱一夢。
新世紀金融公司是由Edward Gotschal、Brad Morrice和Robert K. Cole三人於1995年募集的300萬美元左右的風險投資創辦,1997年成功上市,專營抵押貸款業務,在《財富》雜誌評比的100家增長最快的公司中排名第12位,一時成長為抵押貸款市場的耀眼明星。
在美國,像新世紀金融這樣的房貸公司的業務模式主要是一方面針對購房者發放購房貸款,根據個人消費信用評級公司對客戶的評級進行客戶分類,對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採取不同的還款方式和採用不同的利率;另一方面由於其自身不能吸收存款,所以通過以貸款者每月還款的現金流作為資產池發行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y)在債券市場上進行融資或者直接賣掉抵押貸款來融資,而華爾街的投行就承擔起了債券承銷幫助其融資的角色,從中賺取佣金。同時這些投行自身也會購買貸款公司發行的債券或者抵押貸款,然後再打包成CDO* 賣給全世界的投資者。為了規避其中風險,當這些房貸公司將手中的次級債務賣給大的投資銀行時,後者通常要求前者簽署一個回購協定(Repurchase Agreement),該協定規定如果抵押貸款人在60天或90天以內出現了支付問題,前者必須將債務從投行手中買回。在風險控制方面,房貸公司內部會有自己的數學模型監控風險,同時還有專門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外部的審計與監督。這樣在整個抵押貸款市場上就形成了購房人、抵押貸款公司和投資銀行這樣的一個鏈條,同時評級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外部人也參與其中。
在葛林斯潘寬鬆的貨幣政策下,美國房市一片欣欣向榮。在此背景下,新世紀金融公司積極把握機會,最大限度擴大市場份額。為此,新世紀金融甚至不惜降低標準,向低信用等級人群發放住房貸款。在行銷手段上,公司一方面利用自己的行銷網絡,另一方面還把行銷業務外包給專門的抵押貸款經紀商,讓這些經紀商尋找客戶,向客戶們介紹可提供的各類貸款。如此一來,新世紀金融公司大幅縮減運營成本,規模迅速擴大,很快就成長為行業新星。但與此同時,公司也無法對客戶資料進行嚴格的審查,從而為後來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在鏈條的另一端,房貸公司們會經常光顧華爾街進行融資。2006年,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方面的佣金收入就高達26億美元。在火爆的行情下,房價一路飆升,直到2005年創27年來新高。次級抵押貸款的規模也迅速擴大,2006年達到6000億美元,占全部抵押貸款的20%。在此背景下,新世紀金融公司2006年共發放了516億美元的次級貸款,2007年一月份就發放了42億美元的貸款,其中次級貸款竟然占到了總額的81%。「該公司窮凶極惡的持續放貸,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他們放貸的目的只是為了轉手再賣出去。」後來美國破產法院的特派研究員Missal如此表示道,同時在Missal提交給破產法院的報告中寫道:新世紀金融公司至少違反了7條不正當的會計手法,其中大部分都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GAAP的要求。違規會計準則的使用,幫助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06年第三季度報出利潤6350萬美元,而按照正常的會計方法新世紀金融2006年第三季度本應虧損。新世紀金融的瘋狂可見一斑。
然而,市場總是有週期的。隨著升息週期的到來,房價從2005年底開始回落,2006年下半年,形勢發生逆轉,房價大幅下跌。當市場好時,貸款人還不起貸款時可以迅速出售掉房產,不僅可以還掉貸款,還可以賺上一筆。但當房價回落市場趨冷時,大量潛在的問題就會突顯出來,2006年全美次級貸款的遲付率達到四年新高。一方面,隨著貸款違約率的升高,投資人開始對新世紀金融公司的債券或抵押貸款發生懷疑,不再買入其發行的債券或抵押貸款,新的融資難以為繼;另一方面,根據事先與銀行等機構投資者簽訂的協定,因貸款人違約新世紀金融公司要回購先前出售的抵押貸款或相應債券,如此一來可謂雪上加霜。結果無疑是公司的壞帳劇增和流動資金劇減。最終在2007年3月12日這天,高盛等主要債權人切斷資金供應,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新世紀金融公司股價隨即暴跌,次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將其停牌。
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房地產市場瘋狂的日子裡,新世紀金融是其中最瘋狂的,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急速擴張,各種手段無不用其極,成為明星中的明星。當退潮時,最先倒下的當非新世界金融莫屬了。2007年3月份的某日,公司CEO布萊德‧莫里斯在公司內部會議沮喪地宣佈公司即將申請破產。同年4月4日,公司正式向法庭提交檔,申請破產保護。自此,新世紀金融的成為抵押貸款業執牛耳者的宏圖偉業終成黃粱一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