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型社會:中產階級消失的危機與商機(4)

第三章:中下階層的意識改革

l   P140 高齡社會的煩惱經濟長期衰退、所得階層兩極化,導致國民收入減少、中下階層區塊擴增,這是大時代的潮流。就是這種變化,讓我們的意識產生了某種動搖。同時呼應長期衰退的步調是,邁入1990年代之後,在日常生活中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驟增。根據日本1991年的輿論調查,不會感到煩惱、不安的人超過50%,這個數字比有感覺的人略高一點點。但是現在會覺得煩惱、不安的人是沒有這種感覺的人的兩倍。沒有一位政治家或政府官員正視這個問題。煩惱、不安的內容,,以晚年生活規劃的問題占大多數,其次是自己的健康家人健康。事實上,日本的年金金額比誇稱高福祉國家的瑞典還高,而且日本是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但是還是有那麼多人為自己的晚年生活煩惱和不安。日本人為了晚年,做了年金、儲蓄、保險三重投資。他們把所收到年金的三成轉為儲蓄,結果過世的時候,存款數字達到最高峰,真的是非常諷刺。而且為了這三種投資,日本老人的生活變得非常貧乏。反之,以瑞典為例,國家會動用年金照顧老年人,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幾乎是不存錢的,也沒有必要為了以防萬一而投保

l   P146 為什麼大家這麼執著想買房子執著的購屋信仰,其實就是人人都認為自己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此一意識下的產物。年輕時薪水低無所謂,反正在年功序列的制度下,自然會加薪、會升職,所以就算日子會過得拮据些,在三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定要編列房貸預算,買一棟屬於自己房子。如果貸款的種類是35年期的長期貸款,就必須一直繳到七十歲。換句話說,即使退休的時候領了退休金,極有可能還是用來還房貸。而這就是日本薪水族典型人生模式。不過,這種人生規劃現在已經無法成立。因為累積年資,默默埋頭苦幹就會加薪、升職的時代已經結束,許多的上班族已經開始覺得收入或許已經不會再增加職位或許再也升不上去。總之,以加薪、升職為前提而設定的房貸預算,已讓大家叫苦連天,所以這根本就是不合邏輯的規劃

l   P152 都市人一定要買車嗎 住在都市裡的人,除了不需要購屋外,更不需要購買車子。30年前因所得階層兩極化,美國的消費者心理也產生了莫大的變化。反正花錢也無法擁有,乾脆需要的時候再租就好了,當這種想法成了都市中一般人的基本常識後,出租汽車即茁壯成為巨型的產業。現代人的買車情結和擁有房子的信念一樣強,所以租車市場的規模非常小現在隨著加薪、升職更換比較高檔車的汽車=身位地位意識情結比較薄弱,讓低價位、感覺還不錯的小型車躋身成了新寵,但是在買車之前,還是應該試著再問自己一次: 我真的需要買車嗎?除了自己的車子,沒有其它任何代步工具的地方,另當別論之外,都市裡的大眾運輸工具四通八達,必須要用到自己車子的機會,實在是少之又少,買一台車,除了購車款外,每個月的停車費至少在幾千元以上,如果把車檢費用、牌照稅等也算在內的話,光是維修費用,平均每個月就要上萬元。假設每週才開一、兩次的話,還是租車比較有效率也比較便宜。而且只要大家都棄買車為租車,出租車產業在相互競爭之下,一定能夠提供更便宜、更優質的服務。美國及歐洲有些地區,採用的形式是和朋友共同擁有及共同分享一台車。而且美國有些州,還設計了高乘載車專用道路,讓乘車人數較多的車子,可以優先行駛。這種設計對老是出現尖峰時段塞車的大都會而言,應該非常有效,值得採用。當然採行的大前提是必須先捨買車情結。另外,現在買車的時候,大都會加裝價值約上萬元的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在安裝之前,大家應該先想想這套系統真的值這麼多錢嗎?買一本道路地圖好好利用的話,衛星定位系統的必要性到底還剩幾分?另外,抓出買車之後到換新車這段期間,這台車的衛星定位系統會被使用的次數,再用安裝價一除,或許你就會驚叫每次使用單價貴的這麼離譜,還是不要安裝了。德國車的衛星定位系統,全都是日本生產的。因為連買賓士、BMW等高級房車的人,通常都不安裝衛星定位系統,所以德國本土並沒有製造衛星定位系統的廠商。開車頻度因人而異,不要因大家都裝而裝,我們一定要懂得自行判斷,衛星定位系統是否有安裝的價值。想花大錢購買連在哪兒開都不知道的越野型休旅車的人,不在我討論的範圍之內。因為我們根本沒有可以開這種休旅車的地方。一般來說像林道這種地方,通常都會在入口處寫著禁止入內。像我這麼熱愛越野摩托車的人,跑遍了日本就是找不到一處可以痛快操縱四輪驅動車、越野摩托車的天堂。此外每到週末,都可以看到上班族呼朋引伴在洗車場拼命洗車。這種舉動實在令人費解。花大錢買幾乎沒開的車,又把週末大好時光用來洗車。把這麼多的時間和金錢,用來增加自己的實力會更划算。例如月薪五十萬日元的人,換算成時薪就是三千日元。洗車花掉兩個鐘頭,就等於浪費了六千日元。如果每週用這兩個鐘頭上經營管理課程,一年的上課時數就是一百個鐘頭。這是讓自己年收入躋身二千萬日元行列最有效的方法。在我所創立的經營研究所中上MBA課程,總費用是二百五十萬日元,這筆金額正好和兩年內不買車而額外省下的錢的數目是相同的。換句話說,把這筆錢用來培訓自己經商的實力,就可以取得經營管理碩士的學位。支出的費用明明相同,但是如果有人認為學費就是比車費貴,建議不妨思考一下對增加薪水而言,哪一種支出比較有效用。

l   P155 該為孩子教育付出的不是錢在日子過得這麼苦的情形下,真的有必要讓孩子去補習嗎這也是我們必須重新思的重點。沒有任何證據足以證明,把錢花在教育上是值得的。仔細瞧瞧繳交高額稅金者的名單,沒有一位是自一流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一流企業工作的人。把錢花在教育上是浪費就是現實中的狀況。上補習班的孩子,很多都是靠便利商店的便當、速食麵解決三餐,這對孩子的身體成長及腦部的發育是一種嚴重的傷害。但是面對這麼多的負面因子,父母還是拼命讓孩子去補習,希望孩子擠進一流學校或明星大學。在日本的教育制度,還是停留在工業化社會時代。日本的教育是在量產高於平均水準之上的人才。很諷刺的是,在今天的日本教育體系下,被教出來的的優秀孩子,並不適用於未來的時代從小即被刻意栽培的人非常脆弱,進入社會之後,不是不會工作而慘遭裁員,就是根本不就業。甚至因為沒有就業的原動力而淪為尼特族。投入教育的金錢和得到的成果,似乎扯不上任何關係。因此,做父母的與其為這種無意義的事情浪費金錢,不如多投資些時間在孩子身上。父母本身就是活教材,把社會的殘酷面告訴孩子,指導孩子如何突破困難、衝過險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必須讓孩子有經得起大風大浪考驗的骨氣和韌性。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父母只要常和孩子對話,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在社會上的經驗。同時,也可以趁機聆聽孩子聊學校的事情,了解孩子的想法。要培養孩子人生觀及人生哲學,親子之間的溝通對話是絕對必要的。不管是學校或是補習班的老師,都無法教導孩子人生的意義及生活方式。因為學校裡的老師,通過教師鑑定獲得錄取之後,即認定了這個鐵飯碗,但是這些老師的社會經驗等於零,一個不曾被社會狂風巨浪吞噬、不曾受上司的欺負、不曾被同事打壓、不曾為轉業而煩惱的人,當然無法教孩子認清人生的意義及生活的方式。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全推給沒有外出工作的母親,孩子的母親再把孩子外包給家庭老師、補習班老師,是最糟糕的模式。因為家庭老師、補習班的老師完全不會教孩子信念哲學等等和人生觀相關的知識,所以孩子根本沒有為走過風雨人生該有的智慧與悟性。

l   P158 重新檢視無謂的支出:以前上班薪水族的人,都以加薪、升職為前提來規劃自己的人生,所以就直接把社會的平均值,視為個人的期待值。至少像別人一樣有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車子要這個等級才說得過去希望孩子能夠進這所學校等等的想法就在這種情況下產生。換句話說,夫妻之問不必經過任何溝通,就默認了這種期待擠但是現在這個大前提已經崩潰了,所以大家必須從根本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首先,自腦中排除基於中產階級意識所產生的期待值,以現在的價值來看自己在公司的未來發展性,以及今後收入增減的可能性,和妻子好好評估溝通、取得共識。例如,對於自己的未來,最好老實告訴妻子:在公司的升遷或許就到此為止,年收入到百萬元已是上限,過了五十歲還有可能不增反減。如果不說實話,就算重新為未來畫了一幅新的設計圖,也是錯誤百出。夫妻在溝通當中,對未來看法不一所產生的落差,有可能成為未來糾葛不清的導火線

l   P161 消費者無意義的偏見在日本年收入六百萬日元以下的中下階層,以世界水準來講卻是上流階層。就算是待在美國,進入上流階層也是綽綽有餘。澳洲一世代的平均年收入(一家四口三萬澳幣約等於255萬日元)更是只有日本的一半,但是他們的日子卻過得十分悠閒,一年裡有一個月都在度假。為什麼日本中下階層的生活會過得這麼捉襟見肘呢究其原因,如要一言之蔽之,就是重重限制及市場封閉所帶來的高物價,但是我認為日本人本身的偏見也是原因之一。日本人的偏見滲透各個領域無所不在。就以東京的住宅價格為例。為什麼東京東側的房價就比西側的房價高出一大截。我們以大手町為據點,向西走十五分鐘是青山、六本木一帶,再稍微往下走是代官山一帶,這些地方全都是地價超高的高級地帶,但是從大手町往東走十五鐘的東陽町、木場,不論是地價或房租就只有西側的1/2,甚至是1/4,所以連首都圈的路線價格表,也就是一張充滿偏見的地圖。只要治安條件並不差,同樣的通勤時間,我當然選擇住宅價格或租金只要1/4的高級住宅區。如果把偏見拋在腦後,以理智做合理的判斷,木場一帶成為高級地段的可能性就會大幅提升。選擇時不帶偏見,可以縮減通勤時間、撿到便宜租金的機會真的到處都是。中央線沿線也是大家口中的高級住宅地帶,但是只要親眼目睹過上班時段如煉獄般的慘狀,就會明白高級這兩個字,用在這裡實在是共 實在是恭維。日本的消費者常以無意義的堅持勒住自己的脖子,例如,草莓大小不一不買、甜度未達頂標不買,結果商品的價格就居高不下。另外,把櫻桃、哈蜜瓜裝在桐木盒子裡賣的也只有日本,而煎餅等之類的食品,外包裝更是一層又一層。連最後要丟在垃圾桶裡的東西也都得花大錢。日本消費者的神經質真的是特異到了極點。最近無農藥蔬菜成了當紅的炸子雞。其實這些標榜無農藥的蔬菜,大都是用非指定農藥的其它藥品所栽培出來的蔬菜。如果真的不用農藥,超級市場就見不到一條條直挺挺的小黃瓜和一顆顆鮮艷的蕃茄了。真的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超級市場應該直接販賣不灑農藥、彎彎曲曲的小黃瓜。可是店家說:沒辦法,消費者不買那種小黃瓜。消費者選擇商品的基準,完全不合乎邏輯。日本的消費者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消費者,但是換個角度來形容,也可以說是看法最狹隘的消費者。例如,台灣的家具席捲全世界,但是在台灣從事手工家具的業者卻說絕對不出口到日本。理由是日本販業家具的公司太嚴格了。美國的公司也很嚴格,但是嚴格的方式,美日卻大大不同。日本的家具進口商、販賣業者,不但會查看桌、椅產品的內側,還會把抽屜一一抽出來,倒過來查,只要發現一點點瑕疵就退貨。這對經手高級家具的業者而言風險極高,所以當然不賣給日本。美國的業者也一樣會仔細檢查,但是發現有瑕疵或產品稍稍不齊全時,會說:打七折吧這對台灣業者來說,雖有風險但可接受,所以就降個折扣賣了。結果美國的消費者就可以折扣價買到在看不到的地方有些小瑕疵的商品。日本的嚴格,讓只有一點點小瑕疵的商品價值瞬間變成零,與此同時,也剝奪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這麼做根本毫無意義。業者堅持連一點點小瑕疵都不允許,再次顯現日本人偏執的思考模式。這和不買彎曲的小黃瓜一樣,都是日本人的一種偏見。這也是日本物價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

l   P166 不相信自己舌頭的日本消費者我認為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阿根廷的牛肉。但是阿根廷的牛肉並沒有進口到日本,所以知道這件事的人並不多。因為日本以口蹄疫為由,全面禁止阿根廷的牛肉進口至日本。為什麼不是只針對發生口蹄疫的牧場及鄰近周邊地區發出禁令,而是不分地區全面禁止進口呢這種作法和處理狂牛症問題如出一轍。不管如何,反正在日本就是吃不到最好吃的牛。以前曾經受澳洲牛肉協會之託,對日本的主婦進行問卷調查。現場我們準備了分別用日本牛、澳洲牛、美國牛做的牛肉料理,在不告知牛產地的情形下,請主婦們品嚐,並請她們回答哪一種牛肉最好吃。其中澳洲牛、美國牛,還各自分為草食牛及五穀雜糧飼養的牛。聽說在澳洲,是以草食牛比較受歡迎。而在日本,因為以五穀雜糧所飼養的牛比較沒有腥味,所以人氣較旺。我們就用這五種牛肉,分別做成燒肉、壽喜燒、牛排做問卷調查。結果,獲得壓倒性一致好評的,竟然是澳洲以五穀雜糧所飼養的牛,也就是主婦之間最不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品牌。但是實際請她們吃過之後,她們卻異同同聲說這個最好吃。不管是做成燒肉或是牛排,味道都很不錯。不過,當我宣布這是澳洲以五穀雜糧飼養的牛時,她們竟然馬上改口說:難怪我覺得有股怪味道。讓我當場錯愕。果真是偏見的最極致表現。那一瞬間我真想脫口吶喊:妳們的味覺有耳朵嗎日本的肉牛,品種來自美國,餵食的五穀飼料也來自美國。為什麼就只有在日本飼養的牛才好吃我真的不明白國產的牛肉比進口牛肉美味的道理在哪裡。真正享用過澳洲牛肉、阿根廷牛肉的人,絕對不會吃肥滋滋的神戶牛。日本人把霜降牛肉當珍品,但是在澳洲,大家稱這種油脂紋路像大理石的牛肉為大理石牛肉,並以脂肪含量過多,有礙健康禁止販售。一般來說,日本的牛進入催肥期後,即以人工方式大量餵食,等牛像鵝肝一樣肥腴碩大之後才製成肉製品,讓消費者產生油脂多就是味美的錯覺,再以四倍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l   P168 日本人的國產信仰」:從牛肉的例子即可確定國產品就是安全美味的保證根本是零。但是不僅是對牛肉,日本消費者對於其它食品、製品,都有根深柢固的國產信仰。我到澳洲的時候,聽說當地有栽培適合日本人口味的蘆筍,即對蘆筍出口國展開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蘆筍的出口地就是北海道的北連(北連農業合作社聯合會)。除了蘆筍之外,標榜北海道生產的馬鈴薯、花椰菜,事實上也都是來自澳洲。這些資訊可能有些老舊,根據我的調查,十勝葡萄酒因為只用日本產的葡萄釀製不夠香甜,還刻意混合保加利亞的葡萄一起釀製,或許現在更另外加混了桶裝葡萄酒。故意偽裝國產品企圖謀取暴利的話另當別論,不過我認為只要提供者的出發點,是希望將世界其它地方更價廉物美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的話,都算是崇高的商業行為日本的玄蛤事實上幾乎都是北韓的產品。日本把來自北韓的玄蛤埋在日本的海灘畜養一小段時問後挖出來,再標示為國產品。因為如果直接標示產地為北韓,日本人馬上調過頭去不理不睬,所以漁家才會這麼大費周章。連趕海拾潮(趁落潮時到海灘捕拾魚貝類的遊戲)時,大家所看到的玄蛤,事實上也大都是從北韓帶過來撒在海灘上來自中國的鰻魚,只要讓牠們在濱名湖游上一個星期,就變成了產地為濱名湖。2005JAS(全名為:關於農林物質規格化及品質標示合理化法)修正之後規定每一種產品都必須標示原產地,可是原產地的定義本身卻有極大的灰色地帶,所以像玄蛤、鰻魚這種標示法,也就過關放行了。以前的做法是讓鰻魚在中國維持白燒(不沾調味料素烤)狀態,進口到日本之後蘸上醬汁再烤一次,就可以標示為國產品,簡直是把消費者當傻瓜耍。甚至在日本國內也有這種情形,例如但馬牛,在近江加工為肉製品後,就成了近江牛,在松阪加工,就成了松阪牛。這種欺騙行為之所以會這麼盛行,原因無他,只因為日本人對產地有偏見。有名的淡路島洋蔥,事實上產地大都是在中國。這些洋蔥進日到日本之後,只是去掉泥土,再分級篩選大小而已。而壟斷日本市場的淡路島線香,也是在中國拌上原料、經過挑選進口至日本之後,再標上淡路島字樣而已。日本茶尤其重視使用國奎茶葉,但是日本企業卻在中國浙江省卯足了勁製造綠茶在經濟無國界的時代裡,竟然還堅持非買國產品不買,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為了保護國內少數利益集團、少數宣鬧集團,灌輸消費者國產信仰,其目的是在阻止市場開放,這是日本政府的一種欺瞞手法。日本政府公然袒護少數利益團體,就是對全體國民不忠誠。對於政府阻撓全民過富裕生活一事,現在全體國民也逐漸有所警覺了

l   P171 拋棄偏見,生活品質大躍進美國這個國家原本有非常嚴重的種族岐視,但是為了提升國家的活力,美國開放門戶接受來自全世界各國的人,所以現在這種偏見已不多見。如果談及美國的中下階層為什麼可以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我認為原因無他,就是美國人沒有偏見。美國的消費者以價格和品質選商品,只要大致都相同儿,這個比較便宜,就買便宜的。他們沒有偏見,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摸到的,和使用過的經驗。這一點和不看商品,只認名牌的日本消費者完全不同。當然,日本的消費者當中,已經有人開始做聰明的選擇了EX年輕女性會利用網路購買VS的商品是時下非常受歡迎的品牌,一件時尚胸罩才賣一千五百日元,只有日本名牌的1/10價錢,難怪聰明的女性都趨之若騖。到紐約、洛杉磯走一趟,更會發現VSBanana Republic等專櫃都擠滿了來自日本的女性消費者。我認為日本的價格之所以會居高不下,有九成是政府和業界的問題,不過有一二成卻是消費者個人的偏見所造成的。首先是要拋棄偏見,下定決心收入雖然減少,也絕對不讓生活品質下降,並要求政府撤廢不合時宜的限制、排除無實際作用的流通業者,然後利用國際網路,盡一切可能以最便宜的價格買到優良產品。只要累積了相當的經驗,相信連中下階層的人,都可以過著舒適而滿足的生活。所得階層兩極化和中下階層的抬頭,是社會結構產生變化所造成的,但要提升生活的品質,卻不能仰賴社會結構,而是只能靠每一個生活者改變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