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詐(5)-醫療真實面(1)

·                                 作者:劉墉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71129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1347653

不要問我為何會買有關醫療的書,我自己也不明白,反正,都買了。還是要看一下吧!希望我寫下來,能幫助到一些人~我也只會寫看的懂得部分,很多看謀的,就不寫了,當作是『火星語』好了~^ ^~

 

      P010 序:「用病人的角度看事、用病人的語言說明」

n           為什麼病人與醫生之間的認知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什麼我們在進入醫學院的時候,會用很多平常人的語言:待真正學了醫,成了醫生,卻講一些病人聽不懂的話?台灣的大醫院常讓人譏評為「三長兩短」:掛號排隊時間長、等候看病時間長、領藥檢查時間長,以及看病問診時間短、解釋病情時間短。醫學改教的另一重點在於基礎科學及臨床醫學的「整合」,課程設計以「病案討論」為主軸,用實際病人到診的語言來陳述,希望醫學生能夠了解民眾的用語。但因老師也都是醫生,實際討論當然還是正統的醫學語言,而且課程緊湊,實在沒有足夠時間琢磨該如何向病人解說、應答。其他醫學倫理的課程,也以醫療過誤的法律案例為主,彷彿一門醫師的「趨吉避凶」引導,很難讓醫學生深刻體會病人的思維。

      P032 「心證」與「推論」

n           什麼叫嚴重?什麼叫輕微?完全由醫生判定。

      P033 整個切掉、一勞永逸?

n           不知道你有沒聽過這句早年台灣醫界的「黑色幽默」-「XX地方出來的沒胃、XX地方出來的沒甲狀腺、XX地方出來的沒子宮。」這裡面的「XX」,都是有名的私人醫院,由大大有名的醫師動刀。你可以想,正因為他專門、又有名、所以這類病人都往他那裏求醫,他自然手術多些。他們都是在「必要、必須、救人第一」的選擇下,把病人的胃、甲狀腺、子宮切除。而且,因為他們是專家、是名醫,特別安全,換做別人動刀,只怕病人還會死在手術台上。你當然不能怪他們做了這些「整個切掉」的大手術。只是,如果有個審核評估的團體,如果像今天的好醫院,是後能把案子拿出來檢討、做「病理化驗」;又如果,當時旁邊其它的醫生能適時表示意見

      P034 「白色巨塔」裡的黑幕

n           為什麼叫「白色巨塔」?『白色』,因為那是一批穿白袍的人,再以白色為主的醫院裡;「巨塔」,因為它巨大,讓人摸不透;它又是「高塔」,使你攀不上。你攀不上巨塔,所很難由窗口看見裡面的事。就算你在巨塔裡工作,你聽說了、甚至親眼看到了「冤案」,也最好少吭氣。如果你仗義執言,同一手術室人都說你錯了!是你胡說。請問,你以後還怎麼混?

      P037一定要求病理化驗

n           做大手術應該選擇有「病理化驗」的醫院。甚至在手術之前,「明著」問醫生是不是有病理化驗,表示你要看報告。當醫生聽你這麼說,他會猜你不是「馬馬虎虎」的人,搞不好後面還有「行家」指點,他當然會因此比較慎重。其實豈止大手術要「病理化驗」,即使小手術,只要切下來組織,EX:皮膚上長個小東西,動手術切除;「直腸鏡」發現「息肉」,切了下來。就算那是一點點的「小東西」,也應該做「病理化驗」,因為很可能因此發現皮膚癌或直腸癌。

      P038 死的冤不冤?

n           如果你認識當天的實習醫生,又如果護士跟你熟,他事先跟醫生說與病家有交情。甚至只是做麻醉之前,或局部麻醉之後,那實習醫生或護士跟病人聊幾句,讓主刀的醫師聽到,都管用。想想!換做你是醫生,知道裡面有「眼線」,要是犯了什麼錯,或明明可以做,卻偷了懶,消息會傳出去。你能不小心一點嗎?

n           想了解手術房情況,或「間接」促使醫生特別小心,與其託院長大人「關照」,不如跟會進手術房的小醫生、小護士建立關係。

      P041 保命要訣

n           切除子宮腫瘤前,就算醫生沒提及,也應該要求驗孕。

      P048 想一想

n           很多人只信名醫,甚至託關係、送紅包,非看名醫不可。名醫,當然有他不平凡的地方,他八成醫術高、醫德好,或擅於研究和宣傳,否則不可能成名。問題是,名醫就一定好嗎?他過去好、30歲好、40歲棒,今天他65了,還好嗎?這就像有人信房屋的風水,買了風水奇佳的房子,認為一定福壽康寧。只是當他往上30年、40年,甚至住上好幾代,那房子老了、塌了,還能福壽康寧嗎?

      P049 老醫生的手還穩嗎?

n           當找名醫之前,先要想想:這名醫會不會太老了,近幾年只是指導,很少親自「操刀」,加上年歲大、記憶差、連技術都生疏了。他看個名片上的電話號碼都得戴老花眼鏡,他的眼力還夠不夠?尤其動眼科這樣精細的手術,他的手會不會抖、腰會不會痠,眼會不會花?在這情況下,是不是由他在開刀房指導年輕醫生動手,反而比較安全?

      P050什麼是黃金搭檔?

n           因為總聽人得意地說「找到主任親自動刀」。又有些人會在發現「名醫」只是在旁邊指導,沒有親自下手的時候,氣的要死,覺得白送了紅包。要知道,名醫最重要的是經驗。即使一個名醫老了、手抖了、眼花了,他的經驗仍然是「新手」無法比的。這時候,如果由老經驗的醫師指導「手眼穩健」的年輕醫師動手,不是黃金搭檔嗎?

      P054 醫院裡的派系之爭

n           小醫生請大牌醫生到手術房幫忙做決定,另外有個原因,是如果出了問題,那「大醫生」曾經到現場,可以幫忙「罩」。尤其當病人死在手術台上,是後開檢討會,那些小牌醫生如果沒有大牌「護著」,常會被K的抬不起頭、甚至待不下去。要知道,「白色巨塔」常常並不白,裡面可能有一堆黑幕、一堆派系。因為畢業的醫學院不同,可以分成「X大派」「X醫派」;由於受指導或留學國家的不同,可以分為「日本派」「美國派」

      P052 醫生的見仁見智

n           動大手術、做大決定之前,你應該多看幾位醫生、多聽不同的意見。

      P053 在矛盾中獲利

n           你也要有個心理準備,你的一個小手術,可能造成醫院裡的大爭執-派系的爭執、權力的傾軋ㄍㄚˊ。醫生們常彼此找麻煩,偷偷觀察對手有沒有犯錯。碰上這種情況,你別不高興,反而應該開心,因為被觀察的那一方必定特別小心。你還可以在旁邊偷聽,甚至發掘真相。因為他們在爭執時很可能透露「實情」,讓你知道原先被隱藏的醫療疏失。

      P054 實習醫生真的討人厭嗎?

n           許多人不喜歡實習醫生,實習醫生當然討厭,想想,不但主治醫師摸、住院醫師摸,還叫學生一個個伸手過來摸,甚至伸指頭「進去」摸,慘不慘?尷尬不尷尬?但是你也要由另一個角度想;第一,如果這是個大學附屬醫院,你要想想他們大學為什麼開醫院?那是因為他們須要病人,給學生學習。信不信?18世紀某些蘇格蘭的醫學院,為了缺乏解剖用的大體,甚至放任學生到外面去盜墓,學生還能用盜來的大體抵學費。你今天能住進這麼好的醫院,有那麼多的名醫、名教授為你看病,在感恩之餘,你當然應該諒解那些實習醫生。

      P055 實習醫生在側的好處

n           此外,如果大牌醫生帶來一屋子實習醫生,你還得高興,因為那教授必定特別小心。譬如以你的病況,課本上寫應該做10項檢查,往5個方向去假設。如果沒有那些實習醫生跟著,你這主治醫師可能只給你做五項檢查,往3個方向去假設。但是當實習醫生跟在旁邊的時候,為了教學生,教授不能不做「完全」。而且,學生们剛離開學校、剛放下教課書,腦子裡背的「公式」,有時比大牌醫生還清楚。你那主治醫師沒想到的,只怕實習醫生反而想到了。

      P056老的不懂,小的懂

n           更深一層討論-你主治醫師不懂得,只怕實習醫生反而懂。為什麼?因為你的主治醫師離開學校太久,也可能因為他太出名、病人太多、太忙,沒時間在去吸收新的知識。還可能因為他太大牌、太自以為是、或太老大、太老化。不信,你拿新出的藥,去考考那些大牌醫師。有幾位名醫曾經把藥盒裡那張正反面印的密密麻麻的說明書,一字不漏看過的?搞不好,你在報上醫藥版看過好多次的東西,你的名醫居然不知道。為什麼?因為他太成功、太有名、太忙了,忙的連看報的時間都沒有。

      P058 內視鏡手術的時代

n           更可怕的是,現在動腦腫瘤的手術,可能用機器定位、切入;連心血管繞道的大手術,都可以用內視鏡做。過去割除膽蘘,要在肚皮上割十幾公分的口子,再把肝臟翻起來,找藏在後面的膽蘘,而今卻只要打三個小洞(還有一個是用肚臍),沒半小時便「搞定」,接著你麻藥醒來,說不定就能走路回家。甚至在千里外,都能透過網上視訊,動「遙控」的手術了。如果你是名醫,發現新的技術,你有意願、有時間學嗎?還是固執地認為傳統方法好?就算你願意學,你這560歲的「大老」,平常玩「電動遊戲」還不及6歲的孫子,而今你就一定能比年輕醫生们強嗎?論手、論眼、論反應,在今天這個時代,英雄更是出少年阿!

      P068 盡信醫不如無醫

n           盡信書不如無書,盡信醫不如無醫!醫生也是人,只怕他比一班人更忙、更累、更容易犯錯。如果你一味相信他,對嗎?自己和家人為什麼沒看出來病越來越嚴重?可能因為家人每天見面、自己又總是照鏡子,那一點一點的變化,看慣了,沒見出來。也可能就算看出來,大家心想反正有名醫在負責,何必多操心?於是一個糊塗醫生,加上一群信他的「大名」和「醫術」的病人和家屬,造成了難以彌補的錯誤。這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就這麼莫名其妙地報銷了。

      P069他只往他家想

n           醫生常會「不見輿薪」,愈是專科醫師愈可能如此-你來看我這心臟專科,八成與心臟有關。他怎可能先往「新陳代謝」科去想?胃痛,你去看腸胃科,他也八成先往腸胃想,給你開藥、為你檢查,還可能給你做胃鏡。搞到後來,才想到你是心臟有問題,於是心痛,帶得胃痛。搞不好,你胃沒治好,心臟病發,死了。直到你死,你和你家人都沒想到你的胃痛是心痛。連那腸胃科的醫生也可能以為你沒再去他,是他為你治好了。

      P070 留住好病人

n           各科醫生往自己那科想,還有個原因-如果他不把你往自己那科帶,你這生意不就跑了嗎?連那揑腳的師傅都可能對你說,你臉色泛黃,肝不好,由他好好捏捏腳底的某個穴道就成了。於是你不趕快去看肝膽腸胃科,卻天天跑去捏腳,直到肝硬化了成了肝癌,才警覺。

      P071 殺雞何妨用牛刀

n           談到私,醫生除了把你留住,還有個情況,是當他診所進了什麼機器時,他八成要把你的病往那機器上想。這道理很簡單,你新買件衣服,當然會比較常穿。其次,他新買這機器,當然是有必要,表示機器管用。再其次,你想想!那機器得花他多少銀子?如同剛買輛新車的計程車駕駛,多半會拼命開。為什麼?為了快點把本錢賺回來。醫生也一樣阿!做個斷層顯影,多少錢?只要有時間,恐怕醫生會把他的心電圖機器、跑步機、超音波全做了。不做白不做,多做一項他就多收一項費用。正因此,許多心臟科醫師,只要知道你有錢、有保險,動不動就給你掛上個機器,監測24小時的心電變化。反正你付錢,反正有全民健保。談到這一點,請不要怪醫生坑你。

      P072 哪個醫生沒私心

n           專科醫生為你做一堆檢查,還有個原因-他如果不為你好好檢查,改天你在他那一科出了問題,他怎麼交代?你來看心臟,他沒為你好好檢查,放你走了,接著你心肌梗塞死掉,他砸不砸招牌!?捱不捱告?但有一點,你必須知道,就是每個醫生都可能偏心他自己的「碼頭」,非萬不得已,他不會「長他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把你往別處推。沒錯!出車禍,你五臟都移位了,送到他的醫院,他明明設備很好,卻可能介紹你到其他醫院。

      P074 看病時少說廢話

n           許多人在看醫生的時候都犯了個毛病-說太多話。對醫生說自己的問題當然沒錯。錯在許多人明明是去看醫生,自己卻在扮演醫生。EX:胸痛,一見醫生就說這是老毛病了,每次提了重東西,就會胸痛,前天剛旅行回來,大概提行李,傷到了。如果你這麼清楚,何必去看醫生?你看醫生就是因為自己不確定,當你這麼確定地先「自我診斷」,不次矛盾嗎?結果原本醫生聽你說胸痛,應該往胃臟、心臟、甚至「食道」想,說不定要求你做許多進階檢查。而今聽你自己說這是老毛病,他可能就忽略了。要知道,醫生病人太多,他本來就不太可能為你細看。更重要的是,醫生判病,常常要把你的「病史」,甚至你家族的病史,作為重要的參考資料。你家族有直腸癌、乳癌的病史,幾個直系旁系血親都是這麼死的。當你告訴醫生,明明沒什麼病徵,他也可能要求你定期檢查。相對的,當你對醫生說這是幾十年的老毛病,每次都如何如何就好了的時候,醫生很容易就放鬆防線。所以記住:看醫生的時候,只說自己的病情,其餘的話少說,由「他」去想、去猜、去發現。等他檢查完了,如果沒有想到你「自己猜想」的問題,你再提出來。(這很重要,你可以不先提,但千萬別到最後忘了提)

      P075 有病先找家醫科醫師

n           家醫科的醫生是負責「把關」和「過濾」的,把那些「沒什麼事」,卻愛大驚小怪的病人「擋下來」;也把自以為沒什麼事,卻可能有大毛病的人「移下去」。正因此,許多美國的保險公司規定,任何人看專科醫師之前,先得去找家醫科的醫生,通常也就是你選定的「家庭醫生」,由那醫生開轉診單(Referral),才能去看專科醫師。問題是,在國內人們常有個錯誤的想法,認為家醫科的醫生太「家庭化」,,家醫科醫生能以客觀得立場,做整體的檢查、全面的懷疑。如同打仗之前,先整個了解地形。

      P077 家醫科的限度

n           但也不是說什麼什麼病都非得找家醫科。今天你眼睛紅腫,當然可以直接找眼科;你鼻子發炎,當然可以直接找耳鼻喉科。如果都先去找家醫科,可能多跑了冤枉路,也可能因為家醫科的醫生不夠專門,給你開的藥,不能見效。所以家醫科的醫生能看到什麼程度,成為一門很大的學問。也可以說,家醫科的醫生必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他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應付的時候,不可以勉強,而應該立刻把病人介紹給專科醫師,以免延誤了病情。

      P080 保命要訣

n           除非很明顯的眼睛、鼻子或牙齒毛病,你可以直接找專科醫師,當你不能確定哪裡出問題,最好先找家醫科的醫師,做個整體的檢查與評估。

n           少給自己診斷、少指導醫生看病、少教醫師開藥(除非是慢性病的長期用藥)

      P084 想一想

n           同樣的病況,醫生可以給你「長看」,也可以給你「短看」;可以為你把小事放大,也能為你把大事化小。短看,是最常發生的。據統計,美國醫生平均在病人敘說病況才18秒的時候,已經開始打斷病人的話,準備下處方了。「短看」還有個原因,是醫生馬虎、沒耐心。

      P086 切與不切之間

n           在婦產科醫師林文斌ㄅㄧㄣ寫的<性、女體、手術刀-一位婦產科醫師的治療筆記>(天下文化,2001)提到,有一位再醫院檢驗科服務六、七年的小姐,有了「子宮外孕」。一般的處理方法是「直接切下來最為省事,特別是對於即將要破裂或開始出血的病人而言」。但是林醫師「審視了良久,最後還是決定保留這個輸軟管」,醫生願意不願意下功夫,能造成天大的差異。

      P088 紅包文化的成因

n           「一分工,一分酬;一分酬做一分工」這是人性,也是公平。我美國的醫生朋友說的好-「那些教學醫院的教授,平常拿的只是教授薪水,他為什麼要給你賣命?開一百個刀,跟站在旁邊瞧瞧,賺的差不多,他何苦?也就因此,有了「紅包文化」。換言之:公家醫院雖然不給額外的錢,病人家屬給。」這位華人醫生還抱怨:「在台灣公立教學醫院動手術,出院的時候,一般只拿到一張醫院給的帳單。但是在美國不一樣,你除了拿到醫院的帳單,改天還會收到醫生的帳單,他給你動手術,到病房來看看你,每一樣都要另外收費。結果好多台灣來的病人不懂,跑來找我門醫生吵,以為我多貪了他們的錢…..」請注意!我不是鼓勵你送醫生紅包,只想強調:台灣要改的可能不是紅包,是制度!

      P089 致命的失誤

n           就算在美國的主治醫生動手術,可以另外收費,你也很難掌握手術房裡的事。

      P091 等與不等之間

n           接生是最能慢能快的。慢,他可以等,等自然產。快,他可以不等,剖腹生產!你去問問婦產科醫師,他們是不是都可能因為私人的時間問題,明明可以等的,他們沒等?只是有的醫生很少這麼做,有些醫生常常這樣做,還有些病人喜麼做,尤其是醫生可以為他「編個」合於剖腹產的狀況,要保險公司付錢的情況下,更多產婦或家屬會願意,若能配合選擇良辰吉時,就更好了!正因此,在台灣剖腹產的比率高達三分之二。

      P092 丈夫要跟進產房

n           聽說國內許多醫院,現在都准許孕婦的另一半陪產,這真是好消息。你想想,要避免醫生馬虎,當然最好有親人在旁邊看著。所以,除非你這丈夫膽子小,怕看血,或看了之後可能「不舉」,最好爭取進入產房。當你老婆臉孔脹成豬甘色,拼命用力的時候,你握著他的手,一起用力,能給你老婆極大的鼓勵,也會使你覺得「一起在用力生小孩」;當孩子呱呱落地,終於離開產道的時候,你太太鬆了口氣、你也鬆了口氣,這是多麼美妙的經驗!而且,你會比老婆更早看到你的孩子,有些醫生會把嬰兒直接交到爸爸手裡,你就成為這個世界上最早接觸你孩子的人。因為醫生戴著手套,你沒戴,你更能在第一時間,感受新生命的顫動與喜悅。你也可以幫著護士擦乾羊水、抹眼藥、幫著記下誕生的時間,甚至如果醫院允許,幫孩子拍下第一張照片。當然,如果比較難產,你在產房就更能發揮作用了。

      P097 開口要求,別不好意思

n           如果你是病人家屬、要警覺、要積極,為病人爭取照顧。如果你自己是病人,沒人為你爭,你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千萬要為自己爭。「請您位我縫細一點,我還年輕,我會感激你一輩子的….」於是他原先打算為你縫二十針的,變成縫五十針。而且事後,那醫生會笑著對你說:「我給你縫的特別小心、特別漂亮」換句話說,他有時會縫的比較不小心、不漂亮,只因為你「主動爭取」所以走運。

n           P106 多看幾次,多收幾文

n           在有社會福利制度,EX:全民健保、老人醫療照顧、貧民醫療,甚至只是一般醫療保險的地方,因為「餅大」、「病人多」,就算保險公司(或政府醫療保險單位)給醫生的錢只有一點點,醫生们也多半不敢不做。因為不收保險,他的病人會跑掉一大半。可是收也有問題,要是他賺的不夠,甚至如果診所開銷大,他還得賠錢。他怎麼辦?很簡單!他慢慢看。既然你每來一次,都得繳一次掛號費,還可能外加治療手術費,那費用雖然不多,加起來也還不少,就請你多來幾次吧!所以明知抗生素得吃完一整個療程-七天甚至二個禮拜,否則容易產生抗藥性。他卻不一次給你開足,只給你三天的量,三天後再來、再掛號、再給你開藥。你三天之後「半」好了,沒空來,沒藥吃、產生抗藥性,那是你的事!

      P107 健保馬虎洗,自費認真洗

n           這問題,許多人都知道。你用健保,洗牙得分四次。至於自費,則只要一次。(據說還有醫生是保險「馬虎洗」,自費「認真洗」。)也可能有不肖的醫生,小事給你做大,甚至故意留幾個蛀洞不補,隱瞞旁邊的問題不告訴你,等你改天出問題,使他的生意能源源不斷。上一個醫生的這種「手段」,下一個醫生常看的出。而且可能看出上個醫生的手段毀了病人一口牙。

      P112 牙科最有彈性

n           美國牙醫說了個故事給我聽-有位紐約的名醫,本來在貧民區行醫,一天不知看多少病人。後來他改開了一間很豪華的診所,專給上流社會的人看牙。有些病人甚至做專機來紐約找他,一位好萊鎢的明星為漂白牙齒,一次可以付幾萬美金(一般牙醫漂白不過一百多美金)。他說這番話,是告訴我,同樣一個牙醫可以看一群病人,馬馬虎虎做,收一點點小錢,也可以專給少數「貴族」做,收天價!所以牙科是最有彈性的。同樣洗牙,可以去四次,每次都剪簡單單洗,小地方根本不管。也可以事先約好,只去一次,但是醫生小小心心、溫溫柔柔,在盡量不傷到你牙齦,不使你疼痛的情況下,為你洗的乾乾淨淨。這在其他科是不太可能的。同樣割盲腸,有不小心割、不小心割,割一半的事嗎?(頂多縫地粗細不同)。是什麼原因造成這麼大的不同?是收費!也可以說,如果你願意付高價,就可以跟醫生約時間,在那個「屬於你」的時間,讓他好好為你治。相對的,如果你用保險,每次的給付有限,醫生為你賺你掛號費,和做「額外的功課」,你就得多跑幾趟。結果,病人多花了時間、保險公司多付了不必要的費用,而且因為醫生存心讓病人多去幾趟,診所裡總是人很多,造成病人每次只能得到很少的照顧。加起來,社會成本的浪費真是驚人。

      P114 要求先做評估

n           你去看牙醫時,就算有某一顆牙疼死了,除了治那顆牙,你也應該要求醫生做全口的檢查,告訴你全部牙齒的情況。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如果有問題,能提早發現。美國醫生說的很坦白:「如果牙醫沒有為病人做該做的檢查,後來出了問題,病人是可以提告的。」台灣的醫生則說,有些牙科診所,裡面有最新的設備,可以伸進病人口腔,把裡面的影像傳電視或電腦屏幕上,給病人看。然後一顆一顆牙,為病人分析。這時候,病人可以問醫生該如何處理?需要多少療程、費用。事先的溝通,絕對有利於雙方,最起碼,病人有了解醫生要在他嘴裡「動什麼工」。

      P115 貨問三家不吃虧

n           碰上大手術,EX:全口假牙、牙床再造、植牙,你可先打聽一下,同等級醫院的價錢。就算你很信任某家私人診所,最好還是去公立醫院看看。請那些跟「繳費」不直接發生關係的醫生,客觀地評估一下。

      P116 做錯的醫生不吭氣

n           如果你發現問題。EX:抽神經,加了「套子」之後,還總不舒服。與其一直去找同一個醫生,不如換家診所、換位醫生。很可能那醫生會告訴你,神經沒抽好,甚至挖的太深,把牙齒下面挖穿了,所以你會一直覺的有些酸痛。至於前一個醫生,因為是他自己沒搞好,往往不會對你說實話。

      P116 一分錢可能一分貨

n           你要是有個認識-看牙跟看別的科不一樣。你可以只做表面,也可以全面翻修。牙科部同於你割扁桃腺、盲腸,或切除膽蘘那般「一是一、二是二」,而有施工層次的不同。你必須有成本的觀念,知道醫生也要過日子。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買賣沒人做。如果你想省錢,很可能變成偷工減料、只做表面功夫。沒多久,又得拆了重做。

      P117 牙醫可以很溫柔

n           只要你肯花錢,牙醫是能很溫柔的,看牙是一點都不可怕的。

      P128 花大錢可能繞遠路

n           初期阿!據統計,初期鼻咽癌的治療率可以達到80%。就算是中期,五年存活率也有一半。

      P128 拖一天、賺一年

n           我們也可以在往深一層想,如果他不是富有、表示不在乎錢,那香港「高人」說不定不會開那麼高價。既然賺的不多,療效又不佳,高人也不會一次又一次「拖著」。對!拖著!因為多拖一個月、多來一趟,就多拿一百萬,換作是你,你是不是也可能受誘惑?尤醫生不也一樣?他原先可能完全沒想到介紹那所美國醫院。何必捨近求遠呢?但是,你有錢,願意跑,他又正好「知道」美國有這麼個地方。給你多幾分希望、顯示他多一點神通,甚至由他介紹,讓他多建立一些關係,搞不好還有些仲介的好處,他何樂不為?

      P131 貨問三家不吃虧

n           今天你的浴室漏水了,你可能找熟識的水電工,他怎麼說,你怎麼做,大不了還個價。但是今天你家要整個重新裝修,你會只找一家,還是多找幾家比一比?當你找第一家時,你可能還是十足的外行,他說什麼材料,你都只有聽的份。但是當你找第二家來,他說的東西,你可能已經有了由前一家得到的概念。有時候他沒提,他反而可以說:「為什麼不考慮用那樣材料呢?」單單你這句話,「他」就眼睛一亮,心裡有數了。就算你沒說,他也知道你找到「行家」、會「比價」。換言之,他不能唬你。

      P132 看大病前先做功課

n           當你發的是大病,不是「喉炎」,而是「喉癌」,或者需要動大手術的時候,你就應該多找幾個醫生。甚至為了客觀,你得找那不同醫院、不同系統、不是「同一掛」的醫生,聽聽「多方」的意見。美國許多保險公司甚至規定動大手術必須有「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就算你死心蹋地,只打算找一個醫生,也最好先看看這方面的書,或上網查相關的治療方法。於是,當你跟醫生談的時候,好比前面說的裝修,你稍稍說出兩個專有名詞,那醫生就「心裡有數」,知道你「心裡有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