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一字之差,卻產生不同的社會觀感。投資是長期的,買進績優股,不看指數,不管股價漲跌,等著股價反映它真正的價值,強調「等」的藝術;而投機,在世人的印象中是一種取巧的行為,但其真正意義是「乘勢而起」,經過研判,抓對時機,講求「快、狠、準」的拚勁。

房市投機:
七年只漲不跌,人人都搶著賺


台灣當前即使熱錢不斷湧入,錢放在銀行定存僅有一%,超過五百萬元,一年定存利率只給○.三%,銀行不歡迎有錢人,使得他們的資金無處可去,但面對全球景氣的混沌,歐美冷、亞洲國家熱的失衡狀況,長線「投資」風險難以評估,逼得這群有錢人只好去「投機」,買股、買房或炒匯。他們要對著市場大喊:「我們是被低利率逼去做投機客的!」

當前,台灣彌漫著濃厚的「投機」氛圍,連街頭巷尾都感受得到。走進夜市,第一攤賣滷味的老闆,正口沫橫飛談著他找朋友一起去當一塊土地的釘子戶;再往前走一點,賣鹹酥雞的老闆接起電話,聊著屋況及看屋時間,細問之下,原來他是個房地產投資客;坐上計程車,看到車上的廣告寫著「代看」房屋,聊天才了解,原來這是新興行業,幫沒空的房地產投資客「代看」。

這是最近發生在人氣財經部落格「總幹事耕讀筆記」板主黃國華身邊的事,他現在所到之處都會遇到房地產投資客,「這種情況不是房地產要大漲一倍,不然就是泡沫到頂了!」

從二○○三年以來,房市連漲七年,在所有買屋人的經驗中,「房子買了就賺」,因此只要身上有個三、五百萬元的人,就想進場買房;連身上只有五十萬元現金的年輕人,也會揪團買屋,籌個五百萬元當頭期款,貸款買兩千萬元甚至五千萬元的房地產,少則數月,多則一年再將房子出脫獲利了結,幾乎人人都成了投資客。

股市投機:
輪動加劇,一、兩個月就要賺翻倍


再來看看股市,經歷○八年金融海嘯的震撼教育後,股市震盪加劇,五個月內可以大跌六千點,一年之內又可以漲大五千點,這是過去許多作手從未見過的景象,類股輪動的速度,過去是以月計算,現在則是以天來數,資金快速從白牌手機、太陽能等電子股轉往航運、紡織、石化等傳產股,許多太陽能相關的股票,半年前還強強滾,沒多久則形同「棄嬰」。
黃國華也觀察到這個情況,「以前投資股票是長線,三、五年賺一、兩倍,現在是一、兩個月就要賺一、兩倍,八○年代的主力回來了,所以他們以過去天天拉漲停的方式在股市中投機,」黃國華坦承,這兩年來,他只進出股市三次,每次最多只停留一個月,不像過去會抱個兩、三年,因為房市、股市與匯市成了投機者的天堂了,他選擇淡出,轉型成為專業作家。

匯市投機:
利率低,「渡邊太太」被迫崛起


連過去台灣人不熱中的匯市,也湧入許多「投機者」。從事外匯投資的日資券商台灣代表李其展觀察,近兩年投入匯市的人變多了,但這群「渡邊太太」(指炒匯的有錢散戶)不炒高度管制的新台幣,而是加入美元、歐元、日圓等交易量大的匯市,追逐每天匯率的價差。

但當個「投機者」,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德國投資大師安德烈.科斯托蘭尼,就正大光明說自己不是「投資家」,也不是「證券玩家」,而是一位道地的「投機家」。在他所著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一書中,給投機者一個崇高的定義,認為他們是「有遠見的戰略家」,投機家是學校教不出來的,他的工具除了經驗,還是經驗,他懂得從新聞中讀出祕密,然後像醫生般加以診斷,最後作出決策。他認為投資虧損的經驗比獲利更寶貴,「慘敗才會讓人回到現實,診斷錯誤所在」。

投機比投資安全
因為投機者知道自己在冒風險


在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的眼中,經濟學一代宗師凱恩斯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投機者」。凱恩斯自稱是「嚴格的賭徒」,認為投機比投資安全,因為投機者知道自己在冒風險,所以會設停損點,他的名言是:「知道危險,反而沒有危險!」(更多精采內容請見364期《財訊雙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