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研究所剛畢業的軟體工程師,工作3年就靠薪水存下人生第一桶金,第4年買下人生第1間房、晉升為包租婆,她為什麼這麼會存錢?如何為自己開創多元收入?
▲27歲就當包租婆(攝影者.高國展)
故事的主角叫施靜如,2008年7月交出碩士論文、準備求職投履歷,剛好碰上金融海嘯,花了3個月、到5家公司面試後,她選擇到桃園龜山一家電子上市公司擔任工程師,因為有研究所學歷,起薪3萬多,在新鮮人中還算中等。當時,有台北的公司錄取她,但是,考量台北生活成本太高,薪資卻與桃園的公司差不多,最後決定依生活成本考量,選擇在桃園工作。
老家在彰化的施靜如,長期在北部讀書、工作,一直在外租屋,當有了穩定的工作收入後,她馬上訂下「買房」的理財目標,結果,短短4年,她先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接著買下1間小套房出租,現在,這個才28歲的年輕女生,除了工作收入之外,還有1份穩定的理財收入,正朝著成為千萬小富婆的目標邁進。分析她能夠在27歲便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主要有以下3個好習慣:
習慣1》聰明記帳,收支管理一流
施靜如從學生時代就養成記帳習慣,這個好習慣讓她對自己的開銷明細非常清楚,也讓她在開始工作、有了穩定收入之後,能按自己的消費習性,準確地分配支出比率,因為能夠嚴控支出,讓她每月儲蓄率都超過5成,因此,雖然初入職場年薪僅50萬,她卻能在短短3年內存下100萬。
為了紀律存錢,她針對每項支出都訂出精準的預算。例如,每月餐飲費上限4,500元,由於公司提供午餐,自己僅須付擔早餐和晚餐費用,所以她訂下週間每日餐費以100元為限,週末則放寬至每日200元。其他,像是租屋費用不超過7,000元、其他生活必需品控制在1,500元內、孝親費則是8,000元,其他的錢就全部存下。
問她女生難道不必治裝費?她的答案是:「我一年大概買不超過5件衣服」。這種超強的自制力在現代年輕人中確屬少見,其實,這種嚴控消費、認真存錢的理財習慣,她可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了。念大學時,父母每月給6,000元零用金,她固定存下2,000元,存錢比率達3成,寒暑假到安親班打工賺的錢更可以存下80%,存錢速度領先同儕。
習慣2》設定目標,增加存錢動力
開始工作,因為訂下明確的理財目標—買房,讓她更積極存錢。原本施靜如想在桃園買一間自住中古屋,因此積極存自備款。2011年初,朋友介紹她投資小套房,當時剛好是奢侈稅醞釀上路前夕,許多投資客紛紛釋出物件。最後,施靜如考量3個原因,決定把買自住房的計畫暫時擱置,買下1間套房開始賺穩定租金:第一,這間套房1坪約8萬,比起附近成交價約在1坪9萬多元,算是低於行情價;第二,鄰近工業區,有不少需要租屋的工作人口,容易出租;第三,總價低,用租金養房貸還有賺。
於是,施靜如拿出40萬元頭期款買屋,同時順利出租,每月收租7,000元,扣除房貸3,000多元後,還可有3,000元的租金收入穩定進帳,等於1年多出3萬多元的收入。
習慣3》紀律存股,賺穩定配息
存錢速度夠快,可是錢要存在哪裡?為了讓每個月都在穩定增加的存款能夠長大,施靜如在實現買房的夢想後,開始定價買進股票,執行存股計畫。這位女工程師買股有兩原則:有閒錢才買、定價買進,絕不追高。同時,因為是要長期存,所以也不會殺低,是一種非常適合上班族投資的方式。
目前她的存股標的有3檔:中鋼(2002)、台灣50(0050)、台汽電(8926),只要中鋼跌破29元她就買進、台灣50若跌到45元就買2張,跌到40元再買3張;台汽電則是低於18元就進場。總計持股市值已達30多萬,平均年配息率約維持在5%。
施靜如接下來計畫再買一間總價約600萬的房子,作為未來結婚之用。為了降低貸款壓力,她打算靠存錢和存股、存到200萬元頭期款後才出手。按照她的存錢速度,預計2年後即可達陣。看她這樣平均3年就可以存百萬,誰還能說這一代的年輕人存不了錢呢?
【施靜如每月支出】
儲蓄+投資:2萬5000元
房租:7000元
餐飲:4500元
雜支:1萬2000元
【專家看法】從記帳了解消費流向
姜漢中/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資深諮詢顧問、CFP
施靜如的存錢比率極高,不是單靠精省花費,而是她收支管理做得好!她可以精確地訂出各種消費的支出上限,因為有記帳,可以從紀錄中追蹤過去的消費習慣,進而抓出經驗值。這對存不了錢的年輕人是很好的借鏡,他們可以效法施靜如,從記帳了解自己的消費流向,檢討修正支出,將收支管理徹底做好,如此一定可以改善入不敷出的窘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