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 古老猶太教的教養智慧(1)
The Blessing of a Skinned Knee

作者  /  溫蒂.莫傑爾 Mogel, Wendy

譯者  /  常全

出版社 / 久周出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08/09/01

 

      推薦序:智慧與愛的傳遞

n           心理學家說:「小孩子每天至少要被擁抱四次,能八次更好。如果能超過12次,他的情緒一定能在穩定中成長,而被愛的孩子是不會變壞的!」

n           家庭教育從來都是個重大的課題,尤其近年來有子女或關心孩童的人,在這方面遭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作者墨傑爾教你如何培養孩子成為好人,而不單單是培養子女讓自己覺得好過。

1.失去信仰,又找到另外一個】

      P009儘管傑瑞記得很多電視廣告歌曲,看起來也滿聰明的,而且會注意到你們,但他的智商卻落在正常值以下,需要上學校特殊課程。麥克手洗的這麼頻繁,並不是因為他吹毛求疵。這種行為是強迫症的一個徵兆,而且顯示在我為他施行的每一項心理測驗裡。把這些看成是「壞消息」的日子,面對我的報告,父母们往往抗拒的很厲害。這是可以理解的-家長的否認,往往基於強烈的愛和害怕,它是一種不易破解的防衛心態。不過,他們多半還是能夠面對挑戰,以同情和奉獻的態度來處裡孩子的問題。也有很多「好消息」的日子:我告訴父母们,他們孩子的問題是正常界限內,也就是說,問題是落在這個特定年齡層可以預期的態度、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廣泛範圍裡。孩子只是單純地走過某個困難的階段,而他整體的心理狀況是健康的:傳達這樣的訊息真令人欣慰。後來,我開始看到一種奇怪的新模式:有些聽到「好消息」的父母,並不樂見我這樣的好消息。他們並沒有感到欣慰,反倒覺得失望。要是沒有什麼不對勁、沒有症狀或障礙,那就沒有什麼可以修復的了。「我的孩子在受苦!」憂心的父母這麼抱怨。而我不得不同意,這些好父母的子女確實沒什麼朝氣。

      圓滿的親子合作型態是像這樣的:如果孩子覺得受到安全無慮的保護,解除了任何完成事情或承擔責任的壓力,而且受到充分的激勵去做許多有趣的事,他們就能夠放輕鬆,而且願意合作、保持愉快,懂得尊重他人。然而,這種時刻卻很罕見。大部分的時候,親子雙方都是悲慘且充滿挫折的。其中有些孩子,是處在「正常界限」的外圍。通常需要我處裡的個案,有尿床、便秘、智商雖高成績卻不好的、結交朋友上有嚴重困難的孩子。可是,這些孩子當中並沒有人符合壞消息俐子。

      P018 一步一腳印

n           在許多家庭裡,女性較容易受到靈修的吸引,而丈夫則比較排斥,且常常指出兒時的經驗來證明宗教的偽善。

      P024 苦惱的父母,焦慮的孩子

n           由於難以在我們所繼承的複雜世界中找著悠遊自在,我們便設法用種種東西來充填孩子们生活的空間:生日時的娛樂活動、補習、滿是玩具和設備的房間、家教和治療師。然而物質的樂趣卻買不到心靈的平靜。而種種過度都導致更加地不安-父母们擔心他們的小孩承受不了這種高尚的生活方式,攀登不了自己為他們所打造的山峰。不能怪罪父母们在夜間新聞報導這個暴力而險象環生的社會時反應的慌張失措,可是當中不少人卻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子女。他們沒有給孩子機會,學習在家庭或學校外頭自己隨機應變。這些父母所擔心的不只是暴力:他們也相當警戒自己所感受到的極為不確定的未來。由於有心讓孩子為這個位置的領域作準備,他們設法給孩子配備種種技能,方式卻是讓他們上許多課,並迫使他們去競爭、去出頭。

n           在這種溫室環境裡,孩童得到充分的注意以及世俗的物品,卻也為之付出了代價。他們很快就學會不要顯露太多的不快、失望或沮喪。他們必須擅長各種事情,且隨時都有好心情,因為自己就是父母成功的標誌。

n           逐漸認為:所輔導的孩子身上的許多問題,都起自兩個來源:在競爭性世界中的沉重壓力,以及他們下一是認定自己對父母有多超乎尋常的重要。

      P027 猶太之道:中庸(Moderation)、慶幸(Celebration)及祝聖(Sanctification

n           為了決心給孩子所需的一切,以便在這種高度競爭的文化中成為「勝利者」,他們忽略了上帝所給予我們最神聖的禮物:當下以及每位孩子個體的力量及聖潔性。

n           該教義訓示我們,偉大並不只存在於壯觀而輝煌的成就中,更在我們日常微小的努力和行為裡。猶太教為我們顯示,大家並不需要被這個失去理智、物欲橫流的社會所吞沒-我們大可以從中取用有價值的事物,而不必全然被淹沒。

n           慶幸和感恩是在猶太教和猶太人養育子女方面的重要概念。一有機會就感謝世界的豐盛以及自己的好運。

n           祝聖:自從公元70年揶路撒冷第二聖殿被毀以來,最偉大的聖地便不再是會堂,而是我們自己的家。猶太傳統中,某個代表家的詞語,就是同於敬拜之屋的字眼:mikdash me’at或「小聖地」。和自己孩子一同用餐的飯桌就是祭壇。

      P029 關於撫育子女

n           根據<妥拉>的教義,擁有小孩的目的,並刺是要造就我們的或他們的榮耀的機會。生育並撫養他們成為自立、有同情心和道德感的成人的目的,是要確保我們身後會有人來榮耀上帝、所以養育子女方面的規則,主要並不在於讓他們覺得不錯,而是要使他們成為不錯的人。

n           猶太思想所認為重要的某個養育子女觀點:

u          接納你的孩子是既獨特又平凡的觀念。

u          教導他們尊重父母,並尊重他人-家族、朋友和共同體。

u          教導他們變的活潑、獨立且勇敢。

u          教導他們為自己的福分而感恩。

u          教導他們勞動的價值。

u          教導他們懂得當下的可貴。

u          教導他們接受規矩並學會自制。

2.接納的福分:發現還持的獨特和平凡】

      P034

n           太多父母想要在孩子八歲時底定一切。他們想要完美的成績,孩子具有與其他小孩一樣的競爭力。孩童的發展時斷時續,卻沒有哪位父母願意付出時間。不管什麼晚發芽、晚結果,任何反常全不接受!要是孩子沒有各科都得到甲等,父母就開始煩惱,小孩可能有學習障礙或事動機問題。常態曲線消失了。家長们似乎認為,小孩只有兩種類別:沒有能力學習和有天份的。並不是任何兒童都擁有各個領域的無限潛能。這並不表示,一般孩子不想上大學,並在成人世界裡有所成就。幾乎所有孩子都有這種渴望。父母们需要的,不過是放鬆下來,有耐心一點。

      P036 使命:追求完美

n           當我施行測驗,告訴父母们,他們的孩子在「正常界限之內」而父母常常顯得失望時,我也感到驚訝與困惑。在他們看來,診斷的出來的問題,總比正常、天生的侷限來的好。問題可以被拉定,但真正的侷限,卻需要調整原先的預期並接納不完美的子女。要是自己停不下來的孩子真的是過動,愛作夢的小孩患有注意力缺失,數學不好的學童是因為學習能力失調,害羞的孩童得了社交恐慌,做錯事的兒童患有間歇爆發性疾患的話,父母才覺得有希望。如果有份診斷書,才可以找專家和教練給予藥物、做出治療計畫,於是家長就可以繼續幻想:不完美是可以克服的,他們對孩子具有無窮潛能的信念,便得以重建。為什麼父母這麼急著養出完美的孩子呢?答案有兩個方面:驕傲和對未來的恐懼。

n           在過去,父母生養孩子是為了他們的勞動價值(給農場勞力增加幫手)。今天,許多家長把自己孩子的成就看成是家庭重要的「產品」。這種態度導致了一種上下顛倒、以子女為中心的觀點:我們設法迎合孩子的奇思妙想,卻迫使他們不惜代價(學業、社交、競技方面)要有所成就。

n           兒童希望能避免挫折,並讓自己的進步由較為個人而合乎實際的標準來衡量。

n           按照猶太人的思想,孩子並不真的是「你的」。在希伯萊文裡,並沒有表示擁有的動詞,我們所翻譯成「擁有」的語詞(yesh li),其涵義實際上是「它是給我的」或者「有給我的」。儘管任何事物都不屬於我們,神還是讓一切都可以出借,並邀請我們來借用,推廣神聖之宗旨。

n           心理學家麥可湯普森(Michael Thompson)說,我們對我們的青紹唸做了不合情理的「無所不通」的要求:「人生只有這段時期被期待做好所有事情,成人自己並不遵守這些標準」。在中小學,我們鼓勵通才,然而在現實世界中,除開知識搶答節目,並沒有發展通才的空間!

n           我們期望孩童變的非常擅長任何事的年齡正逐漸低,這種情況的部分原因,是家長對不確定的未來心存恐懼。父母擔心,在這個快步調的世界裡只有樣樣傑出的還出才能生存。

n           我們為子女預備未來的努力,受制於我們對未來形勢的想像。我們憂慮,但孩子卻不然。這個瞬息萬變的高科技世界,在我們看來似乎非常勞心費神,對他們卻稀鬆平常。把孩子變成極具競爭力的通才來為這個新世界做準備,是無所謂,因為我們無法預料他們在今後20年所需要的技能。唯一可以確定有價值的,是人格特質,EX:誠實、毅力、應變力、樂觀、同情心-千百年來,這類特質對人始終有益。

      P040 害怕平凡,烏比岡湖式親職教育

n           蓋瑞森勒凱(Garrison Keillor)所創造的假想城鎮-「女人都強悍,男人都帥氣,兒童都超乎水準」的烏比岡湖式(Wobegon Lake)嗎?

n           家長们都很神經質。假使孩子们在各方面都表現良好,這對他們就像是一切順利的標誌。假使孩子普普通通,父母就慌張起來。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老師已經開始給出烏比岡湖式的成績評比。老師害怕,要是他們給了甲以外的成績,家長會把孩子不好的表現怪罪到老師缺乏能力,而不是孩子的侷限。這事件憾事。因為真正的問題一直被粉飾或忽略到四年級,直到無法再隱藏,而兒童較弱的領域已然顯示在標準化測驗上為止。

n           父母親怕而女認為自己普普通通,是否他們也拒絕承認,孩子不過是平凡的。

      P042 男孩和女孩:平等但有所不同

n           在過去20多年裡,教師和社會科學人員一直低估了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這是為了矯正不平等的歷史而做的,結果卻是:我們開始期待,處在環境並不允許的情況下,男生表現的像女生,而女生表現的像男生。毫無疑問,所有兒童都應該受到鼓勵,去探知任何使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然而,一種盲目於性別的方法,有時卻會給已經過度受壓的小孩增加壓力。過去以性別為基礎的安全港灣已經消失,如今兩性都有機會(和義務)在各方面-從學術到體育,從成為好的傾聽者到成為領導者等等力求表現。

n           幼稚園過去是在黏土上蓋掌紋、唱歌和聽故事,而沒有其他任務的地方。教室的目標,曾是協助兒童學習如何成為團體的一份子。可是今天在很多學校裡,低年級已經成為熟悉高階課業的階段,而當中所需的專注、紀律和細小動作技能的層次,卻是許多孩童尚未發展出來的。LA學童學習專家黛比戴維斯(Debbie Davis),評估一群二年級男童和女童。「女童能比男童專注上兩倍,而且願意其所能來取悅他人。」

n           猶太教主張,我們養育自己的子女,並不是冀望他們成為救世主,而是讓他們活出自我。認識自己孩子的差別性,而容許天生的稟賦自行顯現。

n           猶太的訊息相當一貫: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任何孩子,否則你會沒辦法使之明瞭。

n           琪絲(Stella Chees)和湯瑪斯(Alexander Thomas)發現,孩童天性中變異的範圍相當廣,從嬰兒期就很明顯:

u          情緒強度:有些嬰兒從少哭鬧而容易安撫,有的卻經常感到受挫或氣惱而嚎哭數個鐘頭。

u          持續力:有些嬰兒容易被引導到新的活動而不任意抗拒,有的則拒絕妥協,並硬要堅持自己所選定的活動。

u          適應性:有些孩子容易適應變化、驚奇或打破慣例,有的則堅決排拒任何新事物。

u          感受性:有些孩子容易受到干擾,像是較大的噪音、氣味、粗糙或纖細的質地,或是衣物上的標示。這些孩童經常顯示高度的感知能力,注意得到情緒的細微變化,或是視覺中的細節。

n           鼓勵他從事興趣和開心的活動,而不是把精力投注在學校成績單上看來洋洋灑灑卻代價高昂的項目。按捺不要取笑或羞辱他在青春期的虛榮,或對男生的迷戀。

      P053 接受對孩子而言的「夠好了」

n           英國小兒科醫生、心理分析師唐娜特溫妮寇特(Donald Winnicott):假使子女沒有達到優異的程度,或是看起來並沒有特別快樂的話,也很容易怪罪我們自己、孩子的老師或是外界其他影響。為了活出極致,孩子並不凡事要到最好,他們需要的,不過是夠好就可以了。

      P054 別強迫自己成為優異的父母

n           看過不少父母太過努力為完美的父母,想讓每件事都正好合適於自己的孩子,以至於失去了為人父母的樂趣。父母過分操勞,在下意識裡太過愧疚,而欣賞不了兒童令人驚喜的表現。在這些家長看來,分分秒秒都得計較,要是小孩在水坑玩,媽媽就把這個經驗變成有關為生物的自然課。

n           要是你覺得學校的每位老師都面目可憎的話,你就有麻煩了:要嘛就是學校不合適,要嘛就是你的標準不切實際。對家長與孩子老師關係最終的測驗,出現在發放成績單時,今天的老師都擅長建設性的批評、肯定並加強孩子力量等方式。

3.擁有可以尊敬的人的福分:尊重父母】

      通常抱怨是孩子會回嘴,不肯接受「不」之類的回答,不肯做較重的家事,以及沒有先問過就取用父母的用品。預想到以後孩子長大跟大家都一樣成為只顧自己、粗魯不體貼的人時,就覺得很擔心。

      許多人寧可把自己看成是子女的朋友,不過,你的孩子並不需要兩位大朋友。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朋友,所有這些人也都比你們酷。他們所需要的乃是父母,只有你們才能夠引導他們,使他們安安穩穩地成長茁壯,只有你們才能夠教他們自己的文化習俗,讓他們在成年時懂得如何融入。當中的關鍵是,只有在尊敬你們時,孩子才會接受你們的指導,廳從你們的勸告。其實平心而論,假使你們不教導孩子尊重你們,想再教他們其他事情就會非常困難。

      P063 尊重長輩

n           孩子是以我們作為學習榜樣的,如果要孩子培養出對你們真正的尊敬,他們得明瞭尊敬的具體行為。他們也會觀察你和配偶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

n           在伯傑爾施穆爾的故事裡有令人信服的表達,他您年好的父親由於手指顫抖,而一直灑落湯汁在桌巾上。有一晚老人掉落了一只金製的茶杯,而摔破在地板上。「爸,從現在開始,你在自己房間吃飯」施穆爾表示,「這個木碗給你用,用這個你就不會摔破了!」隔天,施穆爾回家時,看到年紀還小的兒子坐在地板上削一塊木頭。「親愛的義齊克,你在做什麼?」施穆爾問男童。「這是給你的,爸」兒子解釋道,「這樣在你變老,手開始抖的時候就可以拿來在房間裡吃飯了。」對於任何家裡有上了年紀的父母的人,這則寓言令人警醒,我們是給父母應有的尊敬,還是太忙於做好事情、改善自己,而最好丟給他們一個木碗比較方便呢?

n           如今父母努力於尊重子女的想法和感覺,這是不錯的。可是一但子女成了全力菁英,而父母卻屈居在下時,這世界就變的上下顛倒了。全都認為子女跟父母處於同等地位,這種平等哲學就失效了,孩子並不是我們的同輩,而他們也不想當。

n           有些誡命你並沒有辦法說明,或者孩子執意不去了解的。「為什麼麥可總是得在我們家玩?為什麼我不能去他家?」小孩可能這麼問(因為你知道麥可的爸爸放槍在家,而且是個酒鬼,而你寧可兒子目前還不曉得這種事情)。從嚴重到無趣的問題接連來到,你可以花一兩個鐘頭設法說明、合理化每個決定,也可以回答「因為我說了算」或是較不強硬的版本。孩子有全了解道理,並不能取所有其他的考量。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話語,而不是你的說明。

      P075 有哪些規矩?

n           猶太律法要求成年人為年長的父母提供飲食、衣物和住處以及相關照護,就是不要忽略或遺棄他們,孩子還小的時候,猶太律法指出他們得:

u          始終和顏悅色對待父母。

u          別在他人面前頂撞父母。

u          尊重父母和別人的隱私。

u          勿佔用父母的餐桌位置。

u          尊重繼父繼母。

      P076 他們所用的言詞和語氣

n           除開薰陶良好的態度,以下的措詞和舉止會使你的孩子留意自己的福分、責任和別人的辛勞,要求他們說出這些話對教導尊重而言是個不錯的起點。

u          問候和提問應該包括家長的稱謂:「爸,我可以離開飯桌嗎?」「謝謝你在我們到賣場,媽」

u          當人家給孩子提供某種事物時,他應該說「好的,謝謝」或是「不了,多謝」。勸阻孩子不出聲的點頭或搖頭。

u          兒女在回答和出門時,不是瞥過你而趕往電視遊樂器、籃框等,而是應該打聲招呼:「HI,媽,我回來了」「回頭見,爸」

u          當孩子在父母、朋友或兄弟姐妹面前拿取或食用東西時,應該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或者分享,或者為人再拿一些。「我要喝柳橙汁,你也要嘛?」

u          只要你們房門是關著的,子女就應該敲門並說「HI,我是麥可,我可以進來嗎?」即使沒有鎖上也是。

u          提醒一下:正如教小孩尊重非常重要那樣,小心挑選標的,並避免發號施令也很重要,如果你不斷指責,就會失去他們合作意願,而讓這項尊重計畫以失敗告終。

      P079 縮短爭辯

n           各位家長,你們是自己孩子世界中最重要的成人,碰到像是該離開派對、開始或結束約定的玩耍、做功課、上床睡覺或是起床的時候,孩子就有機會藉著好好合作,且沒有抱怨地表示自己有多麼尊重你。如果你老是隨隨和和的,一不小心就會把這些時刻轉成某種機會來琢磨自己討價還價的技巧,而不是培養尊重父母的習慣。不過,你的焦點應該是擺在縮短爭辯,表明自己的意願已達成共識,以及善用機會讓孩子學習尊敬你。

      P087 養父母也配的上尊重

n           假使你對離婚感到內疚,或是怕失去子女的孝心和情感,不妨勉強一下要求他們尊重你的新配偶,孩子的親生父母是應該維持家長的地位,但對新伴侶或繼父母的尊重,卻是家庭和樂的要素,必須積極地加以教導,假使你正在處裡離婚前後親職教育的議題,大力推薦安東尼沃爾夫(Anthony Wolf)實用、敏銳且幽默的書<你為什麼非離婚不可Why did you have to get a divorce><還有我何時可以養倉鼠Any when can I get a hamster>。教孩子尊重處於困難情況中的成人,有助於學會在跟疲累的課堂老師或是俗不可耐的主管相處時保持鎮定。

      P088 教導在外頭的尊重

n           在遇見陌生人時,不管大人小孩通常都會覺得侷促不安,但大人已經學會克服這種不安的辦法。把頭埋在你臂彎裡不肯說話的小孩並不需要冒犯誰,可是六歲以上的孩子需要學習處裡這種怕生感覺的辦法。否則他們下垂的眼神和沉默不語,會被解讀成沒有禮貌。這些社交技巧對有些孩子還滿容易的,尤其要是他們看到你有規律地加以實行的時候,對於一般的男童、女童克服害羞可能還是不太容易。你不妨教孩子藉著參考禮儀書上的一些建議來應付進退:

u          目光接觸。技巧是準備看清對對方眼睛的顏色。

u          用人名來打招呼:「HI,麥可」「你好,麥可」

u          微笑

u          和氣地閒聊。

u          請告訴孩子他可以簡短地回答這些問題,假使不想回答也可改變話題,但還是得說幾句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柯TT Life 的頭像
    柯TT Life

    腦袋不好使! List 媽媽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