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潮衝擊經濟 超乎想像
 
在大批社會新鮮人湧入職場的畢業季效應影響下,5月失業率恐再度升高,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光只是影響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其對總體經濟的負面衝擊之大,恐怕超乎你我想像。
 
從個人角度觀察,失業的時間越長,對個人的打擊就越大,不論是經濟或心理層面。

經濟方面當然有坐吃山空之虞(或是回家當起啃老族),對個人心理也會造成挫折感日深,進而否定自我價值的危機。

對整體社會來說,年輕人沒有工作機會,或是薪資水準長期停滯,會導致民間消費萎縮,使得國內經濟失去成長的基本動能與創新誘因,因為台灣經濟的服務業比重高達7成。

就好像泡沫經濟時的日本,財富累積容易,男人們在聲色場所一擲千金,女人們花大錢買名牌,都很稀鬆平常,但超過10年的經濟疲弱不振,大和民族終於領悟出「平價才是王道」,然而緊縮消費的習慣一旦形成,只會讓經濟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淖永無翻身之日。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一分報告指出,美國消費者舉債度日的奢侈歲月將一去不復返,高失業率等於宣示「節約消費者」(frugal consumers)時代來臨了。

這分報告是由UCLA的安德森預測(Anderson Forcast)機構發布,報告中強調,如果企業不改變悲觀看法,不願增加工作機會,消費者也不可能樂觀看待未來,並且開始花錢買房、買車等耐久商品,美國經濟也沒有機會加速復甦,依靠消費帶動經濟復甦的可能性趨近於零。

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過去9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3.16%,同時期的平均失業率卻高達4.57%,是80年代的兩倍左右,而國人平均薪資水準,在民國86年突破30,000元大關後,12年後,仍停留在不到36,000元的階段。

顯然經濟成長的果實並未讓全民雨露均霑,不少人仍深陷失業之苦,而大多數人還在忍受數十年如一日的薪資水準。

更別提年輕人待遇太低、對未來沒有希望,自然不想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結果國內出生率節節下降,今年1至5月的新生兒人數不到7 萬人,創下歷年新低,「消失的台灣人」趨勢一年比一年明顯。

行政當局高度關切失業率問題,因為它引發的後續效應,遍及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與國家存亡等諸多層面,毫無疑問是國人心中最大民怨之一。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2010061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柯TT Life 的頭像
    柯TT Life

    腦袋不好使! List 媽媽

    柯TT 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